小西村地處太行山深山區,在隆堯至昔陽341省道北側的一個山溝中,隸屬內丘縣侯家莊鄉,村民以李、安姓居多,全村有人口700余人,耕地面積337.5畝,山場10000余畝。從小西順溝谷往里走4里是大西自然村。據傳,小西于明朝初年立村,原來在大西附近,因小西人覺得在大溝里居住有諸多不便,隨于乾隆年間從溝里搬到了道旁居住?,F在大西、小西兩個自然村組成一個行政村,稱小西村。小西自然村的地理環境十分優越,村子東、西、北三面環山,南向為川,小河從村中流過,街道沿河鋪設;河西多為李姓族居,河東多為安姓族居,東西建橋相通。
古廟戲樓民居
從大溝里搬出來的小西人,不但開荒種地,栽種果樹,發展農林生產,而且利用靠近隆堯、內丘至昔陽古商道的便利,從事商品貿易,將山貨和藥材運出深山換回銀子。他們勤奮耐勞,日積月累,逐漸富裕起來。到了清末,已是人丁興旺,財產富足,逐漸建造起豪華氣派的民居,至今保存較為完好。
走進小西村南口,映入眼簾的是一顆老槐樹和一座三官廟,三官廟內供奉天官、地官和水官,民間有天官賜福、地官解厄、水官救災之說。三官廟西北角有清朝建筑的戲樓,現已改造為村小學教室,不過墻基和木架仍為清朝建筑。過去逢年過節時,村民請來各路神靈如天地全神、九龍圣母、大西山神土地等,供奉在戲樓里,戲臺上表演著各種劇目,演繹著或高亢激越或宛轉悠揚的唱腔,娛人敬神,其樂融融。
過了戲樓,路西側有一土地廟,該廟原來為中藥鋪,是三間帶廈檐的房子,門窗做得很寬大,占據了整個前墻,以便于通風見光,保存藥材。
小西村的古民居特色鮮明。民居院落結構有四合院、兩進院、座地樓等,依山就勢而建,整體錯落有致,單體個性鮮明。大門口臺階一般為五級,二進院的臺階為七級,臺階下有設計精巧的排水孔道。墻體一般為白色條石、紅色條石、青色條石混合壘砌,極個別是純一色的青條石壘砌,二樓墻體上部或全部用藍磚立表,門垛和窗垛用石灰藍磚壘砌,藍磚裹券。門樓山墻上的墀頭有上中下三部分構成,上部是弧形戧沿磚,裝飾一朵突出的磚雕花飾;中間部分一般是凹進去的一塊或兩塊立表的藍磚,陽刻福祿禎祥、山明水秀之類文字,表達人生期盼,述說環境之美;最下部一般雕刻中國結、鹿回頭、麒麟、蝙蝠、水禽、蘭花等吉祥圖案。門口上部的橫梁彩繪祥云,橫梁之下有形似龍頭的裝飾性斗拱,木枋彩繪戲曲人物,下部的掛落雕刻葡萄連枝、祥云蝙蝠、雙龍戲珠等圖案。其中一戶人家的門頭橫梁用藍磚包住,中部雕刻“壽”字,兩側為八仙所用法器,表明房主人追求自由灑脫、健康長壽的生活。
南北街以西院落多是座西面東開東北門,水道設計在門口臺階下北部,雨水流出孔道后繞過門前,意為財富“先留自己,后澤他人”。門洞迎面的北屋山墻上有土地窯,院內南屋北墻有火神窯。在小西,供奉火神的現象很普遍,說明此地自古林木茂盛,人們敬畏火神,期盼避免火災、樹木繁茂。四合院的西房為正房,依地勢建在高地,一般三間或五間,四路明檁。若是二進院則為過廳式建造,前有屏風,兩側有套房。里院與外院建造結構大致相同。這些建筑在過去為多世同堂居住,體現了先人的生活理念和生活狀況。小河以東的院落坐東面西,大部分是前后相連的兩進院,因緊鄰東側山硇,前后院落差較大,樓房的立體感強。一處人家門前的抱鼓石是用紅色石頭雕刻而成,因風吹日曬而呈褐色,下部雕鑿一對回首的奔鹿,上部雕刻飛鳥、馳鹿和飛龍,雕刻圖形飽滿,形象生動。一處四合院正房廈檐下的掛落和雀替被火燒毀,是日本鬼子對太行山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的歷史見證。
藥材商宅“喻義堂”
在小西村北部,有一座建于“光緒八年”的帶樓房四合院,堪稱典范。這座古民居坐北朝南,開東南門。北面的正房是二層樓,西廂房北部為廈式廚房,東廂房南部為過道,三間南屋和東西廂房一樣,都是平房。門樓飛椽出檐,起脊扣瓦,各種建筑構件雕刻精致,保存較為完好。門楣上面陰刻“喻義堂”三字,“喻義堂”是藥材經營商的堂號。光緒三年,寧波商人在上海組建的各種行業小團體中就有藥業會館喻義堂。而小西的堂號院落建于光緒八年即1883年,說明在清末民初時小西人很可能通過冀晉古商道和大運河與上海的喻義堂有業務往來。門樓木枋之上有斗拱,斗拱旁放置鎮宅磚一塊,上書“雷震土龍”四字,寓意家業風生水起,如龍行雨,興旺發達。這里的掛落為云龍雕刻圖案,寓意海闊天空,財源滾滾而來。門樓的山墻上建有墀頭,上部與其它民居的門樓相同,是弧形戧沿磚,陽刻磚雕花朵。中間的爐頂為冠帽式結構,因“文革”時把上部的吉祥詞語用灰泥抹住了,不知何語;周圍的幾何圖案有回形紋、萬字紋、扯不斷和牡丹花飾等;爐口為閣樓形式,里面是門庭造型,各有兩扇門,寓意門庭富貴。下部的爐腿(花墩)十分敦實,寓意殷實富足。該院落的主人是小西村屈指可數的大戶。據說,此家過去養著二十八頭牛和兩匹騾子,村里有專門為村民放牛的人,每家每戶按牲口多少輪著管飯,該家管放牛人的飯要連著管一個多月,足見其家業之大。即使如此,主人仍然非常節儉,常常把刷鍋刷出來的米粒收起來吃掉,人們嬉稱之是喝泔水的財主。
深明大義小西人
其實,小西人是節儉的,也是深明大義的??谷諔馉幤陂g,內丘縣建立了抗日縣政府,縣長劉振邦曾長期在“喻義堂”辦公居住。為發展生產、支持抗戰,小西村黨支部在1943年春耕生產運動中發揮模范和堡壘作用,組織成立了全縣第一個互助組,使生產效率明顯提高。同年10月,縣委、縣政府在侯家莊召開了全縣群英大會,總結了前一時期生產救災的成績和經驗,表彰了生產運動中涌現的各種英雄人物,號召全縣向勞動英雄小西村人安九仁學習,進一步推動了全縣大生產運動。1944年10月6日至9日,縣委縣政府召開全縣第二次群英大會,各區共推薦各種英模65名,經過大會介紹,安九仁當選為全縣勞動英雄的旗幟;12月中旬,安九仁出席晉冀魯豫邊區群英大會,被評為邊區勞動英雄。
如今,小西村發揮臨近富崗蘋果基地的優勢,大力發展蘋果生產,村西北通向大西自然村的溝谷中遍植果樹。春季,潔白的蘋果花開滿枝頭,蜜蜂伴隨勤勞的果農在枝頭起舞;秋季,紅艷艷的蘋果掛滿枝頭,等待游客采摘。空氣清新,水流清澈,野草清清,鳥鳴山間,環境優美是小西村發展的綠色資源。有眼光的村民在山坡上散養柴雞,圈養野豬,生產有機無公害雞蛋和野豬肉向附近景點的農家樂供貨,不出家門就能增加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