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邢臺)大數據產業園規劃圖
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展廳
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展廳
“智慧城市,處處是云。”
交通堵塞時,找尋一條最暢通的線路;不用掛號排隊,一到醫院就可接受醫生診療;出門在外,也能“掌”控家中的智能電燈、智能空調、智能窗簾……
什么是“云”?它和智慧城市有什么關系?“云上邢臺”建設如何?7月16日,記者走進位于襄都區的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展廳,進行一場不可思議的采“云”之旅,找尋問題的答案。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孫瑞超實習生陳寒月
一朵“云”——智慧城市的“云底座”
進入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展廳,大屏幕展現在眼前。經濟態勢、公共安全、智慧政務、人居環境等都在數據中清晰展現。
“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展廳的大屏幕里,可以窺見邢臺未來的發展走向。
行走在展廳中,鑲嵌于墻體之上的一個個小屏幕,正在將“云上邢臺”的發展緩緩道來。2018年,本市與華為公司簽署云計算服務戰略合作協議。“云上邢臺”建設領導小組工作專班與華為公司技術人員合作推進。目前,云計算大數據中心展廳已接待數百批次觀摩,上萬人到這里感受“云”中之旅。
“云服務是統籌利用已有的機房、信息資源等,提供綜合服務。我們建設的便是一朵政務云。”邢臺華為政務云基地經理黃玉雷說,這朵云被稱為智慧城市的“云底座”,有了它,智能應用才能成為現實。
一個產業園——大數據產業生態圈
目前,位于邢東新區的華為(邢臺)大數據產業園正在緊張施工中。該項目總投資14.8億元,項目總建筑面積29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云計算數據大廈、數據中心華為合作伙伴大廈、綜合服務樓、技術創新產業基地等。
“大數據產業園”規劃初步以數據應用為核心,以技術創新為抓手,以“WORK+LIFE”為建設理念,構建“三大生態”。
以龍頭企業為主體構建產業生態,基于“華為云”構建智慧城市,形成完整的大數據產業生態圈,發展城市大數據、產業大數據、健康大數據等與邢臺本地社會經濟發展相匹配的數據應用。
同時,與平臺型企業共同為創業者營造一個軟硬配套的創業生態,以創業者的需求和發展為主體,激發和引導創業者的創造能力。
一項創新——場景化數據梳理
近日,李女士來到市行政審批局辦理業務。不用再填寫企業信息,工作人員只需通過輸入企業信用代碼,便能調取企業信息。“很省事兒,節省不少時間。”
這是政務云大數據的一個場景應用。梳理數據之初,面對紛繁復雜的數據,如何梳理歸集,成為擺在面前的一項難題。創造性開展工作,工作專班想出通過鏈條式、場景化模式梳理數據。
一個人從出生到死亡,會經歷出生、上學、結婚、生育等場景。這些場景需要什么數據,成為梳理數據的標準。提供“媽媽式服務”,工作專班主動上門,了解各單位需要什么數據,并一一記錄。通過這樣梳理,數據精而實用。
到今年底,“云上邢臺”計劃累計歸集數據5000余萬條,預計接入省建、部建業務系統數據上億條,屆時,將為真正意義上的“一網通辦”打下堅實基礎。
一種生活——無證明城市
近日,工作專班協同國網邢臺供電公司工作人員走進市住建局房產交易中心。探索在為居民辦理房產過戶時,同步實現水電過戶辦理。通過“上云”,國網邢臺供電公司在全省率先構建起電力業務“一證通辦”模式;房產交易中心繼在全國率先實現房產交易“立等可取”覆蓋率和辦結率兩個100%的服務目標后,掛牌成立全國首家無人值守的鋼鐵路房產交易智慧服務分中心……
隨著5G正式商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技術等一日千里。上“云”,已成為政府運轉、企業發展、人們工作與生活的必選項。
“上云是常態,不上云是例外。”武軍介紹,全市35個市直部門(除部分涉密信息系統和省屬專網外)均已遷移上云。萬企上云,數據共享,生活將更簡單。
按照計劃,今年將通過數據共享交換,優化縮減辦事流程不少于200個,減少涉民涉企紙質證明不少于10類,減少紙質證照的提交不少于40類,基本建成“無證明城市”。
智慧城市,建在“云”端。在這里,生活簡單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