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委會,能為小區干點啥?”今年5月份,信都區地稅局小區業委會剛成立時,這是小區業委會主任冀來保經常聽到居民說的一句話。
“我們要用實際行動,給大家帶來變化。”冀來保說。自業委會成立兩個多月以來,小區自來水一戶一表和電表改造順利施工;協助社區拆除違建;毀綠種菜的現象沒了;每天業委會成員輪流在院里巡邏,秩序井然……業主對業委會刮目相看。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孫彩霞 文/圖
成立業委會實行自治管理
1999年,地稅局小區建成入住,居民298戶,先前一直是單位托管,單位改制后,由于小區的水電未進行入戶改造,業主們家里水電使用量,與總表不符,一段時間以來,水電費虧損嚴重,收費遇阻。
今年5月份,終于迎來了轉機,在中華大街辦事處、原金華東社區的積極推動下,小區先后召開業主大會和協調會,推選出冀來保、孫占平、文清高、張京發、呂偉國等為代表的9名業主代表,成立了業委會實行自治管理。
“業委會與黨支部深度融合,是名副其實的‘紅色’業委會。”原金華東社區黨支部書記梁永輝說,9名業委會成員都是黨員,在小區自治管理上,這樣的深度融合源自于社區確立的“共商共管”原則,黨組織能夠更充分地引領小區各項事務。業委會成員在關鍵時刻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發揮余熱,走出了一條黨組織引領、業主議事的無物業小區自治道路。
團結就是力量小區欣欣向榮
一個老舊小區,從人心渙散的景象到業主一心、一派欣欣向榮,只用了2個月的時間。
“我們都是義務為居民服務,不占大伙一分錢的便宜,業主可隨時對我們進行監督。”業委會主任冀來保說,新一屆業委會成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聯系辦事處、社區反映水電改造的問題,查找相關政策,多次走訪供水、供電部門,協調相關事宜。其間,他們也遭遇了改造費難收的問題,大家通過給業主打電話、上門做工作等方式,終于將改造費用全部收齊,工程順利施工。
“要為業委會點贊,他們不計個人得失,在代收水電入網費時,悶熱的天氣,在沒空調的屋里一待就是幾個小時。現在院里正在實施雨污分流改造,路邊的護欄倒了,他們及時上前擺正,井蓋錯位及時調整……”業主關明杰說,業委會發揚民主,為大伙的事費心費力,作為年輕人,更要向他們學習。
自業委會成立后,還推選出9位責任心強、熱心腸的樓長。要改變眼前的現狀,就得從恢復298戶業主的信心做起,建立業主群,業主將遇到的問題及時在群里反映,業委會通過協調解決
……
漸漸地,越來越多的業主加入進來,變化開始在小區出現。隨意堆放雜物的現象沒了,車輛停放有序,環境衛生實現大變樣。如今,小區業委會已經形成以9名黨員為骨干,十余名熱心業主參與的穩定團隊。
小區有了臨時門崗,形成了規范管理,小區被納入到老舊小區改造工程,樓體外墻粉刷一新,雨污分流、路面硬化正在施工中,小區將越變越好,讓業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