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清晨,清爽宜人。牛城街頭巷尾的一處處游園里,綠草如茵,各色花兒爭艷,有紫薇花,月季,木槿……點綴于假山、亭廊間,在晨風中搖曳生姿。人漸漸多了起來,游園里也熱鬧起來,晨練的、游玩的、健身的,漫步在綠草茵茵中,悠閑地享受秋日時光……
走在邢臺街頭,無論是繁華街道,還是背街小巷,游園隨處可見。2017年至今,本市新增游園總面積近2000畝,市區已建成各類公園、游園142個。今年,市區還將建設游園10個。
如今,“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已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李博 通訊員張立娜
公園建在家門口
市區建成各類公園、游園142個
8月24日一大早,在建設大街地道橋東口的吟春園,一群中老年朋友跟著音樂的節拍,有的打太極拳,有的翩翩起舞。住在秀蘭小區的居民張秀麗說,“自從有了這個小游園,我和伙伴兒們就天天來這里排練舞蹈、鍛煉身體。在以前,我們都是到達活泉練舞。現在,家門口就有游園廣場,真是覺得幸福。”
新華北路與邢州大道東南角,有一座占地兩萬多平方米的游園,名為市民客廳公園。進入公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個似張開雙臂的上跨“環橋”,這也是公園地標性的景觀窗口。上跨橋周圍點綴了5棵星空樹,樹下草綠蔥蘢,幾位老者正圍坐在一起,下著象棋……
“園中建城,城中有園”。2017年以來,本市拆除市區違章建筑、不雅建筑,拆后地塊不建高樓大廈,不搞商業開發,以“公園城市”建設為抓手,全力構建由城市公園、街頭游園、郊野公園和城市綠化環境組成的全域公園體系。新增游園總面積近2000畝,市區已建成各類公園、游園142個。同時,三年多的時間,市區新增喬木150萬株,相當于過去10年的總和。今年,園林部門還將繼續加大游園建設力度,市區建設游園10個,所轄16個縣市每個縣市至少再建一個游園。“推窗見綠,出門入園”已成為市民生活的日常。
“綠化+文化”
一園一特色,打造屬于自己的城市符號
從泉南大街北關街路口,遠遠就能看到一座仿古城墻,這是憶昔園的主題景觀。曾經這里是一個三層的違章建筑,現在成了占地面積1800平方米的游園。
憶昔園是近兩年邢臺市按照“還綠于民”的原則利用拆后空地建設的游園之一。憶昔園用邢臺市民熟識的城門、墻、曲徑、臺、長廊、山石、民俗雕塑等元素打造出邢臺“北關記憶”主題景觀。
位于車站路與新西街交叉口的拾憶園,是2019年建設的游園之一。整個游園以城市記憶為主題,以紅磚建筑為特色,有“紅磚藝術廣場”“回憶廊”“記憶圓廊”等建筑景觀。
歷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關鍵。在游園建設上,市園林部門堅持“綠化+文化”,注重綠化與文化融合,鐫刻富有特色、屬于自己的城市符號,讓城市更加獨特。通過“文化建園”,保護和弘揚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邢臺市聘請國內一流規劃設計單位對游園建設進行整體定位,統籌規劃設計,從地域文化、城市記憶、運動休閑、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個方面對游園進行了定位。
園林設計所工程師曹立顏介紹,新建的游園以“五朝古都”為主題,展現邢臺悠久的歷史文化;以“城市記憶”為主題,喚起百姓對“鄉愁”的回味;以“國學文化”為主題,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以“休閑運動”為主題,滿足百姓休憩健身的需求。做到“一園一主題,一園一特色”,讓游園建設融入歷史、植入文化、賦予內涵。
全面增綠
鋪就“綠滿邢襄、水潤古城”生態底色
七里河畔,兩岸綠樹成蔭、花團錦簇,河水碧水清流。處處可見健身跑步的青年,牽手散步的情侶,追逐玩耍的孩子……沿途19個灘地游園、2條山地自行車道、4處休閑驛站、3條文化長廊、4處健身廣場、6座觀景平臺,構成了一條功能豐富、景色怡人的休閑帶。
城市因綠而美,因水而秀。近年來,本市圍繞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目標,著力開展“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大力實施園林綠化、公園游園建設、擴水建湖工程,鋪就“綠滿邢襄、水潤古城”生態底色。
2017年以來,主城區新增喬木150萬株,相當于前10年之和。新增綠地2223公頃,較2016年增長68%,綠化覆蓋率提升了10.7%。新建公園游園68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提升了46%。城市公園綠地建設工作2018、2019連續兩年在全省排名第一。
市城管局副局長、園林局局長姜志遠表示,經過努力,一個以路為軸、以水為帶、以園為珠、以廊為屏的公園城市格局基本形成。今年,將加快推進“三園兩濕地”(森林公園、動物園、植物園,襄湖島濕地、白馬河濕地)建設,啟動50公里綠道慢行系統建設,新建街頭游園10個,完成10條新建街道綠化等,進一步織密城市藍綠空間,讓市民更好地享受生態宜居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