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山花開萬樹香,唯獨無花不競芳。綠衣婆娑默然立,累累甜蜜請君嘗。”
當下,在邢臺經濟開發區無花果采摘基地,14個大棚內的無花果迎來采摘期。一個個飽滿的無花果掛滿枝頭,散發著迷人的果香,粉紅色果肉從“咧嘴”的無花果里露出來,誰能頂得住,大家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
9月10日,牛城晚報讀者俱樂部成員們相聚在無花果采摘基地,品嘗、采摘秋天的甜美。
邢臺日報社全媒體記者孫瑞超 通訊員李院紅 文/圖
軟糯香甜的無花果讓人垂涎欲滴
剛到無花果采摘基地,濃郁的果香混著原野的芬芳,撲鼻而來,讓人神清氣爽。“看到讀者俱樂部發出的消息,就趕緊報名參加了。剛才嘗了一個,口感很好,吃起來感覺很軟糯,還有蜂蜜的清香味。”讀者俱樂部成員康民強說。
漫步在無花果采摘基地內,14個無花果大棚整齊排列。在大棚內,無花果樹上全是果子,未成熟的果子是黃綠色的,乍一看像洋蔥頭,還泛著光澤,一眼望去甚是喜人。成熟的果子是誘人的紅褐色,讓人垂涎欲滴,果實柔軟而清甜,品嘗一個,讓人瞬間陶醉。
從果柄一端輕輕剝開皮,粉紅色果肉慢慢地露了出來,這誰頂得住啊,迫不及待咬上一口,香甜瞬間便溢滿了口腔,甜蜜的感覺從舌尖涌進心頭。
“個頭這么大的無花果真是少見!”“太好吃了,香甜可口,一連吃了仨!”……品嘗過后,大家止不住地稱贊。
長知識了無花果可食用部分其實就是花
提著籃子,漫步在大棚中,大家或踮起腳尖,或深蹲下來,采摘果實。無花果采摘基地負責人武志斌一邊指導大家采摘,一邊普及無花果知識,歡聲笑語充滿整個大棚。
“呈紫紅色、捏起來軟軟的果實才是成熟的,綠色的則還在生長期。無花果樹跟其它水果樹不同,是自下而上成熟,果實隨著樹木的不斷長高可以不斷結果,是經濟效益不錯的果樹。無花果并非一種不開花的果樹,它的可食用部分其實就是花,內部的果肉就是花蕊。”武志斌邊采摘,邊介紹。
81歲的潘貴印帶著手套,還專門拿著剪刀到基地采摘,大家笑稱他是個采摘“老手”。“原來真沒采摘過,看到超市的無花果最上端有枝條樣的梗,擔心不好采摘,特意拿著剪刀來。”記者不禁贊嘆,“真是個有心人”。
潘貴印家住羊市街附近,本想騎電車直接到基地采摘。到報社一問,才知道路程不短,擔心電車電量不足,便放棄騎電車過來的想法。“特意讓兒子請了假,開車載我們兩口子過來采摘嘗鮮。”
扶貧大棚讓村民就業有了“新出路”
除了14個無花果大棚外,這里還有30多個種植西紅柿、豆角等蔬菜的大棚。大棚一個挨一個,很是壯觀。
在大家采摘無花果過程中,基地工作人員李鳳霞正在摘除無花果葉子。“葉子太大,容易和果子爭奪營養,要及時把它摘掉。”李鳳霞說。“在這里工作比較輕松,離家又近,更重要的是,自己還能學習一門技術,真不賴!”
武志斌介紹,這些大棚都是扶貧大棚,用戶租賃大棚從而產生扶貧資金。同時,大棚又為附近居民提供了工作。“工作優先提供給貧困居民,以幫他們擺脫困境。目前,每個大棚至少需要兩個工作人員,忙碌時需要的人更多。”
讀者俱樂部成員們紛紛表示,等有機會了,我們還會再來,到時候,還要采摘一些豆角、西紅柿等新鮮蔬菜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