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飯先吃,不夠再加。”“菜品可以來半份。”......9月17日,記者采訪本市多所高校發現,雖然剛開學不久,但“節約糧食、拒絕浪費”已漸成高校師生和食堂的行動共識。高校食堂會根據就餐人數的周期性變化,推出靈活多樣的節約新招,節儉在校園中蔚然成風,學生紛紛爭當“節約達人”。
適量“小份菜”避免了浪費
17日中午,在邢臺學院的食堂,學生們陸續開始選餐。窗口分為主食、熱菜以及涼菜等區域,菜品多樣,搭配科學,營養豐富。
食堂工作人員會根據學生的需求,按量打飯,“如果不夠吃可以再加。”在食堂內的墻壁上、桌椅旁、取餐口均設置有“拒絕浪費”“光盤行動”“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醒目標語,時刻提醒全體師生“勤儉節約”。
“新學期剛開學,我便發現學校食堂增添了不少自選‘小份菜’。這‘小份菜’幾乎成了我們的標配,我們都是吃多少點多少。”該學院2019級學生陳楠表示,“小份菜”“半份菜”種類繁多,讓他們既能吃到更多菜品,也避免了浪費。
在食堂的餐具回收處,大部分學生送回的餐盤都比較干凈。“相比以前,‘小份菜’的菜量很合適,能吃飽,價錢也相對便宜。”該校學生張菲菲說。
人人爭當“光盤行動”傳播者
為了更有效地制止浪費,邢臺學院向全校學生發出“節約令”,號召大家共同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校園氛圍,爭當“節約”的示范者,“光盤行動”的傳播者,都來做一名“節約達人”。
厲行節約,拒絕浪費,不光全校師生在行動,學校后廚操作人員也在培養良好的節約習慣。“長期以來,我們堅持定期對食堂一日三餐就餐人數進行統計分析,指導備餐工作。比如,周末學生就餐人數會因外出等原因大幅減少,于是我們就相應地把周末的備餐減少三成左右,最大限度地從供給環節減少浪費。”邢臺學院相關負責人介紹,食堂及時分析總結就餐人數的周期性變化、相關菜品的消費規律,科學合理安排學校各食堂備餐計劃,并對學校食堂價格進行梯度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