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鑫)目前邢臺市有特殊教育學校19所,實現特教學校全覆蓋,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安置率達100%……5月19日,在市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市教育局發布了近年來邢臺市特殊教育事業發展情況。
從2014年第一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實施起,邢臺市就逐步實現義務教育階段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每生每年6000元補助標準。在推進實施提升計劃過程中,邢臺市在確保義務教育生均公用經費不低于6000元標準的基礎上,把中央、省、市資金重點向普通中小學特殊教育資源教室建設項目傾斜。另外,還針對殘疾學生特殊需要,逐步制定了殘疾學生特殊學習用品、教育訓練、交通費等補助標準。
在與醫療康復機構開展“醫教結合”工作中,各學校特教教師利用業余時間學習康復訓練技能,實現了特教師資“一專多能”化發展,有力提升了殘疾學生享受康復教育的水平,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辦好特殊教育學校的同時,就近安排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接受教育,定期對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工作進行巡回指導。對因身體殘疾程度較重而不能入學的兒童少年,各學校將他們納入在籍學生管理,制定“一人一案”教學計劃,開展“送教上門”服務。
多部門協作聯動,認真做好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入學安置工作。2020年,市教育局聯合民政、殘聯、公安等部門摸清轄區內適齡殘疾兒童少年底數,建立本學年需落實義務教育入學安置學生花名冊,進行登記備案,確定入學登記時間、程序及材料要求,指導適齡兒童少年父母及監護人按時在互聯網招生平臺或到特殊教育學校和就近普通學校進行入學登記。對學生入學報到情況進行核實統計。
對于重度殘疾和多重殘疾兒童少年確實不能入學的,由縣(市、區)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成員對其接受義務教育的方式進行評估認定,提出入學安置建議。縣級教育行政部門按照“一人一案、分類安置”的原則,在綜合考慮適齡殘疾兒童具體情況、家長意愿及專家委員會評估認定的安置建議后,再確定具體教學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