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基層推薦、市道德模范推薦工作組委會評審,現對邢臺市第八屆河北省道德模范候選人及事跡進行公示,公示期5個工作日(2021年5月25日至31日)。聯系單位:邢臺市文明辦。聯系電話:0319-3699961。
一、河北省助人為樂模范候選人
王樹亞、夏雪利夫妻。夏雪利,男,1982年出生,中共黨員,2005年退伍后從事個體經營,妻子王樹亞是柏鄉縣中心醫院病案室副主任。平凡的他們,卻做出不平凡的事。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后,王樹亞因為父母生病住院需要照顧老人,沒能參加醫院馳援湖北醫療隊;父母出院后,她偷偷在武漢衛健委官網上報名參加支援武漢的志愿者。得知妻子的想法,丈夫夏雪利決定跟妻子并肩作戰。接到援漢醫務志愿者的工作證明后,他們從家鄉驅車800多公里援助武漢。在武漢的35天,妻子王樹亞在隔離點看護患者,丈夫夏雪利每日到老舊社區病人家中做消殺,或運送醫療物資和藥品。2020年3月,武漢市江漢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為他們頒發《武漢市江漢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志愿服務紀念證書》。他們說:“只想成為抗疫萬里長城中的一磚一瓦,為湖北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這段記憶此生不悔。”2020年5月份,獲評助人為樂類“時代新人·河北好人”。2020年11月,獲評“中國好人”。
二、河北省見義勇為模范候選人
王小印,男,漢族,1946年2月出生,中共黨員,小學學歷,隆堯縣固城鎮固城村村民。2020年7月26日下午,74歲的王小印開著三輪車帶著癱瘓的妻子到隆堯縣泜河生態涵養區游玩,行至縣城泜河官莊橋時,突然傳來兩個孩子的呼救聲:“有人掉進水里了,快來救人啊!”隨著呼救聲望去,看見橋北水壩西南側方向,一個十幾歲的小孩正在水里掙扎。危急時刻他立即停下三輪車,叮囑老伴一聲,撒腿就往落水點跑。到達河邊后,王小印迅速判斷落水兒童位置,然后一頭扎進水里實施救援。游到落水兒童身邊后,王小印一把抓住孩子胳膊,出于本能反應孩子奮力掙扎,不小心抓傷老人腹部,但憑著過硬素質和極強的水性,最終將溺水兒童成功救助上岸。孩子逐漸恢復意識并得到妥善安頓后,渾身濕透的王小印忍著傷痛,帶著老伴默默離開。落水兒童父母得知情況后,找到家中表示感謝,并送上2000元現金。但是老人當即拒絕并表示“這是作為一名共產黨員和退役軍人應該做的”,其事跡受到當地群眾廣泛稱贊。
三、河北省誠實守信模范候選人
邢子福,男,漢族,1982年9月出生,群眾,邢臺新農村數字電影院線公司廣宗工作站聘用放映員。從事電影放映工作21年以來,風雨無阻地做好本職工作。為更好更及時拓寬映前宣傳知曉率,將電影送進各個村莊,每次都是提前到達放映點,清掃放映場地,利用車載喇叭、村委會喇叭傳播放映內容,發放影訊資料,懸掛宣傳條幅、著裝掛牌上崗。每次放映結束后無論多累,都會告知群眾下期放映內容。每次放映前,他都需要提前兩天進村查看放映場地和電源位置,放映當天需要提前三個小時進村,先開車巡回宣傳,然后嫻熟地支銀幕架子、掛幕布、擺放喇叭、檢驗電源安全性、擺放放映設備,等群眾晚飯后陸續前來觀看上電影時,他常常是餓著肚子監視放映狀態,一堅守就是一個多小時,當聽到群眾享受文化大餐的喜悅時,他也經常投入地忘記了勞累和饑餓,等群眾散場后他還要用一個多小時進行收場,能吃上晚飯也就到了深夜十一點多。在他的努力下,廣宗縣年年都在全市超額完成264場的放映任務,僅最近三年,每年在22個重點村受益人數穩居4萬多人,受到鄉親們的廣泛贊譽,并多次榮獲邢臺市優秀放映員和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四、河北省敬業奉獻模范候選人
楊國林,男,漢族,1979年7月出生,中共黨員,大學學歷,邢臺市公安局交警支隊襄都區二大隊天一中隊副中隊長。2021年,疫情發生以來,迅速下沉基層一線,主動請纓駐守邢臺北高速口防疫點,雖然每天都在重復相同的工作,但面對群眾一次次的提問,他總是不厭其煩和藹地回答,縱使同樣的問題他已經解釋過千百遍,他總是說群眾是第一次聽我說。一天下來,行走超兩萬步,話說得太多了,嗓子冒火,聲音沙啞。在每一次執勤檢查中,他都會特別注意觀察,哪里是最佳管控點、如何有效分流交通、怎樣提高保障水平,并及時向大隊提出相關意見和建議。他通過實地勘察,利用反光錐筒和橫桿對車輛人員及檢查站通道進行合理區劃,劃出小型車道、大型車道、非機動車行人通道和防疫綠色通道,并在前端設置提示牌,總結出分流引導工作法,被市大隊采用,并在全支隊19個檢查站推廣。截至1月18日,他帶隊累計檢測過往車輛8300輛,人員16400人,保障物資運輸車輛502輛,勸返387輛中高風險地區車輛,發現發熱病人1人并移交相關部門。從警20年來,出色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國慶、邢臺市園博園、綠色太行國際自行車大賽、邢臺市文明城市創建等重點活動保障工作,履行了一個人民交警的初心使命。個人先后榮獲邢臺市公安局百佳民警、國慶70周年安保先進個人等榮譽稱號,多次立功受獎。
五、河北省孝老敬親模范候選人
聶建梅,女,漢族,49歲,群眾,新河縣尋寨鎮邢秋口村農民。“好媳婦”聶建梅用實際行動書寫著兒媳對癱瘓公公的“至親至孝”。婚后,空閑時就和丈夫一起去縣城打零工,忙時自己在家里耕種幾畝薄田,日子雖不富裕,但也算愜意。但好景不長,婆婆因病去世,留下了公公一人,公公很快變得孤獨抑郁,后來越發嚴重,大部分時間記憶失常,行為怪異。禍不單行,沒幾年小叔子又突患癌癥去世,公公病倒在床,癱瘓不起,弟妹帶著兩個上學的孩子,無法照料老人,擔子落在了聶建梅身上。多年來,她對癱瘓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的公公照顧有加,鄉親們交口稱贊。她用實際行動詮釋著孝道,傳承著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成為鄉里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