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要洇地7、8個小時,棚里濕度得達到60%才行,這幾天的溫度還可以,等穩定到15℃了,就可以種羊肚菌了。”李建華走出棚外,再次檢查大棚上用來遮陽的棉被和防曬網,對王存菊又囑咐了一番,“隔個十來天,種菇前要把地再翻一遍,不要種太早了,否則會生雜菌”。
家住寧晉縣徐家河鄉的王存菊已經記不清這是李建華第幾次來大棚了,自從去年11月份開始種羊肚菌以來,李建華隔三差五就要驅車來進行技術指導,遇到難題了,一個電話不分晝夜又奔來了。今年5月份,王存菊的4畝羊肚菌全部銷售一空:“多虧了李建華老師,我第一次種羊肚菌畝產就有七八百斤,一畝地收入了得有三四萬塊錢。”今年,王存菊一口氣加種了16畝羊肚菌,她說,羊肚菌碰上好價格能賣到四五百一斤,有技術指導、有保底收購訂單,羊肚菌只怕是供不應求。
據了解,寧晉縣全縣有30個羊肚菌種植基地,李建華每天都要穿梭在幾個基地之間,進行技術指導。他將本人、愛人、女兒、妹妹的手機號全部設置成技術熱線,菇農遇到技術難題,打任何一個電話,隨叫隨到。
李建華介紹到,寧晉縣引進的六脈羊肚菌屬于低溫品種,這個品種是從高海拔的云貴地區引進來的,適應北方溫差大的能力還比較強。
李建華是寧晉縣盛吉順技術總監,從事食用菌種植已經有30多年了。2014年冬天,他開始摸索著種植羊肚菌,作為在北方落戶的新興品種,沒有經驗可以借鑒,也沒有技術可以用來指導。他多次赴四川、重慶參觀學習羊肚菌栽培技術,通過幾年反復實踐研究,從生產中總結出了一套適應北方的“冀中南羊肚菌設施高產栽培模式”。2017年度申報的“冀中南羊肚菌設施高產栽培模式”在河北省科技廳立項,2018年,在李建華的指導下,盛吉順的羊肚菌最高畝產突破1400斤,2020年畝產最高達到2700斤,刷新了羊肚菌單產記錄,不但實現了南菇北移,而且創出了高產穩產模式,為農民增收提供了有效途徑。
如今,李建華已經組建了自己的技術團隊,其中包括經驗豐富的羊肚菌種植戶、縣農業局技術人員、大專院校專家。“羊肚菌屬于高風險高回報項目,我有成熟的高產穩產技術,從周邊省份來我這學習的朋友們實踐和反饋情況看,已經能夠很好地幫助當地百姓增收致富,我計劃在全國推廣這一技術。”為了提高大家的種植積極性,李建華在山東、內蒙古、河南等省建立了種植基地,一面培養羊肚菌種植技術人員,一面引導當地農民積極種植,帶領更多人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