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辦公樓下的宣傳欄里貼出通知,最近市里各大影院開展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優秀影片展映展播活動,近日即將播出的有《南征北戰》《上甘嶺》《紅色娘子軍》《英雄兒女》等十余部影片。
看著熟悉的片名,我不禁思緒萬千。小時候生活在農村,放露天電影就在小學院壩里,還沒放學,已經有人在操場的兩棵楊樹間繃起了白色幕布。蹦蹦跳跳地回家吃了飯,就搬著小板凳,跟著母親哥姐返回學校看電影,還記得看的是《閃閃的紅星》。那時候不太明白什么大道理,但是看到潘冬子的母親壯烈犧牲還是傷心地哭了。后來經過父親講述,我才懵懂地明白,我們的新生活正是紅軍戰士吳叔叔和冬子母親等無數革命先烈前仆后繼用鮮血捍衛的。看完電影,村里的孩子們就開始在帽子上畫紅五角星,父親曾參過軍,家里有一頂舊軍帽,我戴上它神氣活現地出現在村巷里,后面就跟著一群小伙伴,邊踩著整齊的步伐邊大聲唱:“紅星閃閃放光彩,紅星燦燦暖胸懷,紅星是咱農民的心,黨的光輝照萬代……”
上大學后,學校的大禮堂,每周都會放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放映《開國大典》。影片再現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國際國內的復雜形勢,特別是國共和談這個情節,南京政府拒絕簽字,毛主席和朱總司令發出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展現了毛主席審時度勢、果敢睿智的領袖魅力,也讓我們在校大學生重溫了中國共產黨的建國偉業,深刻明白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是真實歷史寫照。電影結束,禮堂里所有人都齊刷刷站了起來,跟著電影高唱國歌,那振奮人心的場面至今想起來還讓人熱血沸騰。
畢業前夕,我們又重溫了電影《焦裕祿》,影片圍繞焦裕祿同志為國為民鞠躬盡瘁的一生,表現了他熱愛人民、獻身于黨的崇高精神。當演到1964年5月14日清晨,焦裕祿與世長辭,近十萬群眾自發趕來為焦裕祿送行的場景時,影片上群眾在抹眼淚,影幕下也是一陣抽泣聲,我們的心靈再一次得到洗禮,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也有了進一步的升華。
參加工作后,多數時間輾轉奔波,幾乎很少看電影,但是每次有愛國主義題材的新影片上映,我都會盡量抽時間去看,《建國大業》《建黨偉業》《紅海行動》等影片在電影院看過,后來又在家里的影視頻道看過多次,每次看都感覺全身充滿了力量。
“紅色電影”是一個時代的記憶,詮釋了一種時代精神。每一個故事都是歷史的縮影,每一個細節都是時代的寫照。我們要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切實增強立足崗位守初心、擔使命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紅色電影永不褪色、永不過時,傳承發揚革命先烈愛國主義精神的理想信念,沒有過去時和將來時,愛國永遠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