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華英指出,按照邢臺市第十次黨代會要求,對照年初安排和當前工作,在“穩”上持續用力,在“進”上積極作為,在“保”上全力以赴,著力推進經濟內涵式增長、發展綠色化轉型、社會高質量進步。
持續推進經濟提質增效,夯實高質量發展支撐。以“雙進雙產”為抓手,著力提升投資質效。深化重點項目建設升級加力行動,嚴守“一高兩低”“234+1.5”門檻,確保省市重點項目完成既定投資目標。突出產業鏈招商,進一步提高招商實效性。推進投資領域求真求實求準,進一步提升經濟數據精準度。強化停減產企業包聯幫扶,加快推動“個轉企”“小升規”“規上市”。以“打造重點產業鏈”為抓手,著力提升產業競爭力。引導企業加大技改投資力度,持續推進規上工業企業“一主三覆”。研究制定推動重點產業鏈的專項政策,建立完善產業鏈統計監測評價指標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創新對產業的引領作用,全年新增技術合同交易總額達到13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完成目標任務。以“城市更新”為抓手,著力提升城市發展能級。深入推進“城市體檢”,加快十大標配工程建設,大力發展城市工業,著力培育適合城市發展的生產性服務業新業態。培育打造城市商圈,持續增強市民購買力,改善消費環境。以“四個農業”為抓手,著力提升農業發展水平。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積極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打造綠色有機邢臺農產品形象。持續開展農產品品牌提升行動,推進臨城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創建,承辦好第六屆京津冀中藥材產業發展大會。以“放管服”改革為抓手,著力提升營商環境質量。深化企業投資項目承諾制改革,探索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并聯審批。持續推進全鏈條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用地規劃、工程建設許可階段分別壓縮至15日、10.5日內。完善市審批機關與監管單位溝通銜接工作機制,確保審批與監管無縫銜接。開展“訪萬家幫萬企解萬難”活動,打造“五最”營商環境。爭創全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城市。
持續推進生態系統治理,優化高質量發展環境。突出壓煤、減排、控車、降塵,抓實大氣污染防治。圍繞空氣綜合指數“退后十”目標,加快推進邢鋼、中鋼邢機退城搬遷,抓好重點工業企業深度治理,完成農村“雙代”掃尾任務。突出機動車污染治理,發電企業綠色運輸比例達到95%以上。繼續加大揚塵治理力度,市主城區和縣城機械化清掃率達到85%以上。突出治污、壓采、補水,抓實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態治理。開展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和規范化建設,邢東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年底前試運行,10個國省考河流斷面穩定達標,30個主要入河排污口水質達到Ⅳ類。突出監測、管理、修復,抓實土壤污染防治。嚴格土壤污染源頭管控,落實建設用地土壤污染風險管控和修復名錄制度,加強農業面源污染和土壤污染防治,持續抓好涉危廢單位的動態管理、全過程監管。突出治理、管控、保護,抓實自然資源管理。嚴格落實修復設計方案,高標準治理驗收。持續加大盜采礦山河砂治理力度,加強河道、濕地、山體保護,高質量做好土地例行督察整改、農村亂占耕地建房專項整治等工作。突出減碳、降耗、增綠,抓實綠色低碳發展。持續深化壓減煤炭工作。加快企業和園區綠色化改造,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大力推廣新型建筑材料,新建工程項目嚴格按照低碳節能標準建設。完善市縣鄉村四級“林長制”,爭創國家森林城市。
持續推進民生事業進步,共享高質量發展成果。健全社會保障體系,讓群眾獲得感更加實在。堅持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相銜接,落實“四個不摘”要求,做好重點群體動態監測和幫扶救助,推進產業扶貧項目,確保脫貧人口穩定增收。全力保障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創業。抓好縣鄉村三級養老服務試點縣建設,完成星級養老機構建設。提升醫教文旅水平,讓群眾幸福感更可持續。落實“三孩”生育政策,農村學前教育實現全覆蓋,強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完成80所新改擴建學校建設。鞏固“四醫聯動”成果,深化醫保按病種分值付費國家試點城市改革,完成30家國醫堂建設,探索醫保基金服務中醫藥發展的機制辦法。抓好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積極推進300萬人“上冰雪”。完善城鄉設施功能,讓群眾舒適感更具內涵。加快市區8座公交場站建設,綜合客運樞紐年內主體完工,邢臺機場建設全部完成。推進智慧城市建設,建立“應急指揮聯動”系統,抓好智慧泊車、智慧醫療、產業物聯網和便民市民卡建設,有效解決城市內澇、交通擁堵、安全隱患等突出問題。夯實平安邢臺支撐,讓群眾安全感更有保障。嚴格實行安全生產“1+3”督導調度,加強“雙控”機制建設,持續推進化工、礦山、燃氣、交通、建筑等領域排查整治。做好洪澇災害災后恢復重建工作。堅持底線思維,防范化解金融等各領域風險隱患,常態化開展掃黑除惡斗爭,加快智慧平安社區建設,推進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確保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