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 陳力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近日,新明珠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明珠集團”)主板IPO獲深交所受理,擬募集20億資金用于五大項目建設及補充流動資金。作為國內建筑陶瓷行業的頭部企業,新明珠集團近兩年深受下游地產企業“爆雷”及市場經濟周期下行壓力的影響,業績增長也逐漸顯現頹勢。
深度掛鉤房地產,盈利承壓下行
新明珠集團創始于1993年,在29年的經營中,從早期做單一建筑陶瓷發展到如今旗下擁有“冠珠”“薩米特”“新明珠巖板”等涵蓋多樣化瓷磚知名品牌頭部企業,公司抓住了中國房地產市場蓬勃發展的機遇期。拉長周期來看,新明珠集團從成立之初,在董事長葉德林的帶領下,每年以30%的業績增長,堪稱業界奇跡,2003年就享有陶瓷行業“航空母艦”的盛譽。在過去的十幾年間,其營收和凈利可以稱得上是高速發展。只是近年來看,新明珠集團的增長不僅逐漸放緩,甚至在去年出現了停滯。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2年第一季度,新明珠集團分別實現營業收入80.63億元、78.35億元、84.93億元、11.45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58億元、15.17億元、6.12億元、0.59億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新明珠集團逐漸“降速”的背后,不僅是外部環境的震蕩,更是其作為聚焦建筑陶瓷領域的傳統品牌所面臨的困局。事實上,新明珠集團高速增長的一個關鍵,就是在過去與房企達成深度合作。對于主營的家裝和工裝陶瓷磚、陶瓷板材等產品來說,消費者基本上都會在房屋裝修的過程中進行購買;而房地產開發商也會利用集采形式進行統一采購,并且更新換代的周期較長,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新明珠集團市場地位的穩固。但是,這也意味著新明珠集團的命運和房地產市場緊緊聯系在了一起。所以背靠近兩年房市與日俱增的下行壓力,新明珠集團也難以獨善其身。
應收賬款回款壓力倍增,存貨高企
近些年,隨著房地產企業集采項目的集中推進,新明珠集團已與國內大中型頭部房地產公司展開了廣泛合作。但隨著去年不少房地產企業紛紛“暴雷”,導致其應收賬款余額激增。招股書顯示,公司應收賬款余額前五大客戶以工程客戶為主,包括恒大地產(03333.HK)、龍湖地產、中海地產、融創地產、越秀地產(00123.HK)、保利地產(600048.SH)、美的置業(03990.HK)等。數據顯示,截至報告期各期末,前五大客戶的應收賬款余額一直居高不下,已從2019年末的6.60億元飆升至2022年3月末的15.24億元。其中恒大地產的應收賬款占據了半壁江山,各期末占比分別為:31.04%、17.39%、42.01%、49.68%。應收賬款余額的不斷增長,直接導致一系列不利連鎖反應。首先,新明珠集團1-2年的應收賬款賬齡占比從2019年末的7.91%快速增長至2022年3月末的32.61%,近三年半時間,增加了24.7個百分點。這也意味著,新明珠集團的應收賬款的賬齡正在延長,應收賬款無法收回的概率正在擴大。其次,與之對應的應收款項壞賬準備也不容樂觀。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公司應收款項壞賬準備為1.45億元、6.68億元、14.45億元、14.17億元,計提比例為6.40%、24.96%、48.89%、51.06%。
基于此種狀況,新明珠集團在招股書中就做出了重點風險投資警示,若未來公司工程客戶財務狀況進一步下降,可能會導致進一步的應收款項回款和減值風險。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全國房屋新開工面積及同比增速自去年6月份開始雙雙實現大跌。這也意味著隨著房地產開工放緩,勢必會給房地產企業供貨的下游公司造成庫存積壓風險。
這一風險體現在新明珠集團庫存數據上尤為明顯。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其存貨賬面價值分別為:14.95億元、12.90億元、16.87億元,其中庫存商品余額較高,占存貨的比例均在 60%以上。我們能預見的是,房地產穿越下行經濟周期還需一段時間,這對于新明珠集團的存貨消耗能力有很大的考驗,如沒有及時清理掉長周期存貨,庫存減值金額也勢必會升高,利潤也會進一步被壓縮。
市場端供過于求,經營壓力凸顯
在宏觀經濟層面,新明珠集團深受房地產下行壓力影響,而在市場供需端,情況也不容樂觀。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建筑陶瓷產量81.74億平方米,同比下降4.61%;全國規模以上建筑陶瓷企業1048家,較2020年,45家退出市場。
毫無疑問,建筑陶瓷產能供大于求狀態持續發酵,于是我們能夠預見的是陶瓷行業的產品銷售將會不可避免陷入“價格戰”的角逐中,亦或是加足馬力發力搶占高端市場。
招股書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第一季度,新明珠集團陶瓷磚和陶瓷板材銷售均價分別為:33.27元/平方米、64.20元/平方米;變動率分別為:-5.44%、-10.21%。而這兩組數值與2021年相比,降價幅度越拉越大。
由此可見,新明珠集團主要產品銷售均價一降再降,也從側面反映出其開始用價格占領市場。但市場規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以“價格”換“價值”的價格戰一旦發生,勢必會造成用戶在消費和使用體驗上出現差別,甚至個別犧牲掉質量的產品還嚴重影響了用戶的使用體驗。
另外,新明珠集團也在搶占高端市場上動作頻頻,不僅與多家校企合作研發石墨烯納米復合材料技術應用于旗下建筑陶瓷產品上,更是以直接或間接形式投資控股了多家石墨烯企業。例如:持有廣東康烯科技有限公司51.02%股權、通過佛山市盛世明珠投資有限公司持有珠海聚暖新型材料科技有限公司32.00%股權等。但我們通過網上渠道了解到,旗下冠珠牌石墨烯智控發熱瓷磚單片價格高達1680元,且不說如此高昂的價格,受眾群體有多廣,而且發熱瓷磚具有一定季節周期特性,可能會給新明珠集團業績帶來季節波動。綜合來看,面對這樣的內外交困發展形勢,新明珠集團能否依仗此次IPO順利上市,穿越市場下行周期,找到全新增量空間,還有待時間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