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曉敏 見習生丨 屠玲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近日,二級市場兩輪車概念板塊,從年初至今已累計漲幅超過20%,在本就遇冷的市場下注入新的活力而備受業內關注。
以頭部企業愛瑪科技(603529.SH)為例,其股價表現格外亮眼,已從今年年初約32元/股,漲至10月14日收盤價63元/股,漲幅近90%。
那么,如今敞口不斷上揚的兩輪電動車市場究竟透露了哪些信號?各大品牌商們又該如何順勢而上?
市場歷經三大周期迭代,擴容明顯
目前兩種因素,驅動中國兩輪電動車市場不斷擴容。一是消費者需求升溫,兩輪電動車憑借著靈活、方便、高性價比及節能等特性高度契合了消費者對出行方式多樣化需求。二是新國標換購帶來需求空間以及外賣物流、同城配送等消費業態快速成長等利好。
相關數據顯示,2017年至2021年,我國兩輪電動車銷量由3050萬輛增長至4100萬輛,年均復合增長率為7.68%;中信建投證券(600030.SH)研報也顯示,預計我國電動兩輪車市場規模在2023年后將在5000萬-6000萬臺區間內波動。
但拉長周期來看,鰲頭財經發現,我國兩輪電動車市場并非一帆風順,也經歷過周期波動。
根據華創證券數據顯示,在2013年之前,我國兩輪電動車呈現欣欣向榮的增長態勢,這主要得益于我國經濟高速增長下的用戶消費能力的不斷提升。
然而,在歷經高速增長后,中國兩輪電動車在2013年產量達到3695萬臺的高點后,這一數字就開始節節下探。到2017年,中國兩輪電動車的產量僅為3113萬臺,較2013年的高點下跌了15.75%。
這也意味著我國兩輪電動車開始進入存量市場時代。
市場總是瞬息萬變,伴隨著2018年5月國家發布兩輪電動車新國標,進而催生了一大波換車潮,消費者需求再次激發。也正是從這一年開始,中國兩輪電動車總產量步步上揚。到2021年,相關電動兩輪車產品的產量較2017年增長46.19%,再創歷史新高。
由此不難預見,我國兩輪電動車市場在歷經三個周期迭代里,各大市場參與主體品牌戰略也隨著發生很大改變。
錨定高端市場,打造第二增長曲線
在如今兩輪電動車市場,品牌集中度較高,國內上市公司雅迪控股(01585.HK)、愛瑪科技是絕對的銷售主力軍,市占率分別高達32.1%和19.4%。緊隨其后的品牌有新日股份(603787.SH)、臺鈴和綠源等傳統品牌,也有九號、小牛、小刀等新勢力品牌。
隨著行業已逐漸進入格局集中的新階段,也意味著新舊勢力品牌競爭會日趨激烈,如何率先突圍就顯得至關重要。
而我們發現,如今各大品牌爭城奪地之勢已轉向高端市場。換句話說,在身處存量市場的各大品牌轉而向高端市場要增量,以此來觸發第二增長曲線。
比如,雅迪不僅在2021年7月與保時捷設計工作室及國內外頂尖設計團隊共同合作,成立了旗下首個高端出行品牌VFLY。
更是順勢在今年5月,兩者聯合打造了N90和N100Max兩個配置的流星隼N系列高端兩輪電動車,售價分別為5290元、6890元。該款高端車型全系列搭載了最高翼動力V8電機、全場景AI智能騎行系統、支持APP遠程控車、AI語音操控。
而愛瑪則率先在2020年于深圳成立了智聯化研發中心,一直在智能識別路況交互方面進行專攻,以此技術運用到高端化車型當中。在外觀設計方面,愛瑪也不斷賦能高端年輕化,其中愛瑪壹號A130、星曜A101、星動等高端時尚車型備受用戶青睞,口碑、銷量正不斷飆升。
從目前的毛利水平看,兩者高端化的戰略顯然是卓有成效的,也給兩者帶來了非常可觀的利潤。財報顯示,愛瑪科技2022年上半年的銷售毛利率為14.66%,同比增加2.94個百分點,系近4年同期最高水平。雅迪控股上半年毛利率為17.92%,同樣系近年同期較高水平。凈利率方面,上半年愛瑪科技和雅迪控股分別為7.29%和6.44%。
被寄予厚望的出海之路
事實上,一直以來海外市場都是我國兩輪電動車品牌的一個重要增量。據PrecedenceResearch數據預測,預計2030年全球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將達409.8億美元,21-30年復合增長率約10%。
在國際市場需求不斷放量的背景下,我國兩輪電動車品牌也迎來新機。中國海關數據顯示,2022年1-7月,我國兩輪電動車出口額達206.3億元人民幣,同比上漲超9%。
那么,我國兩輪電動車品牌商們布局全球化的模式與方向在哪兒?在鰲頭財經看來,有以下三點:
一是,針對現有產品進行創新,迎合全球不同地區差異化需求。
從海外市場分布看,我國品牌出口國家主要集中在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地區。由于地區經濟和消費偏好的不同,在全球化時期各品牌更需要深入了解用戶偏好,針對現有產品進行差異化創新。
比如,小牛針對歐美市場以電助力、電滑板為主需求而創新研發的電動滑板車,一直在國外市場深受歡迎。截至2022年第二季度,小牛電動滑板車海外銷量超過20000輛,創下歷史新高。
再比如,愛瑪根據東南亞、南亞地區消費者更傾向于摩托車需求趨勢,而順勢推出的一系列電摩電輕摩等產品。
臺鈴電動車則一直在非洲市場深耕,不僅將中低端電動車出口到了非洲的8國地區,更是幫助非洲人民發展電動車產業,使非洲全面進入綠色交通工具時代。
二是,重倉海外供應鏈建設,不斷加強海外工廠和銷售渠道的整合。
隨著全球化進程的提速,我國兩輪電動車企業抓住時機,在海外正試圖構建完善的供應鏈,比如海外建廠、打造全球物流供應體系、整合銷售渠道等等。
其中雅迪就是杰出代表,不僅率先成立無錫雅迪進出口有限公司、在越南建立高端電動車智造基地、在德國設立歐洲運營中心,而且在全球設立2個CNAS國家級實驗室,6家技術研發中心,以及超過1000人的技術研發團隊,共同致力于集生產、研發、物流等全球化體系建設。
另外,全球零售業態正在加大分化,線上增長遠超于線下。
因此,我國兩輪電動車廠商也在以雙輪驅動方式打開海外市場。比如,在線下渠道,更加側重于大型零售店、商超以及賣場的開辟,以此來提高用戶線下體驗;而在線上則不斷根據各地區電商發展水平,來積極開拓線上新型銷售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