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屠玲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業績持續不佳的周黑鴨(01458.HK),想通過啟動“直營+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翻身,但目前看來依舊未帶來反轉。1月12日,周黑鴨發布澄清表示,公司將努力實現人民幣2億元或以上的2023年年度利潤。鰲頭財經發現,天眼查數據顯示,周黑鴨2020年利潤為1.51億元;2022年上半年利潤僅1837.7萬元,全年大概率難過2億元。當前,疫情影響已不能成為企業業績下滑的理由,周黑鴨則表示,公司2023年繼續面臨盈利挑戰,特別是更高的原材料和配料的成本,以及本公司在成都新設立的加工廠預計將產生更高的成本及費用等。然而,有鴨產業上游企業表示,鴨肉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而且新建工廠是為了降低成本。需要關注的是,2020年開始,周黑鴨特許經營門店以平均每天開2間的速度在增長,2022年上半年末已有1818間。或許,周黑鴨已在為盲目擴張找好借口。
2022年盈利能力或成最差一年1月11日,市場有傳言稱,周黑鴨在小范圍內做了業績交流,2023年業績指引利潤僅為1.5億元至2億元。傳聞還稱,品牌加盟模式和自營模式或許出現了問題,只不過被疫情掩蓋。針對這些傳聞,1月12日,周黑鴨發布澄清表示,本公司業務運營一切正常,高管團隊穩定,且近期本公司控股股東未有任何處置本公司股票的計劃。
此外,周黑鴨表示,本公司繼續面臨來自可能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因素的挑戰,特別是由當前產業趨勢導致的更高的原材料和配料的成本,以及本公司在成都新設立的加工廠預計將產生的更高的成本及費用等。周黑鴨特別說明,盡管如此,本公司將努力實現人民幣2億元或以上的2023年年度利潤。“請注意,這是一個目標而非預測。”先來看看周黑鴨以往的業績,就知道外界為何對2億的利潤“不滿”。周黑鴨2016年11月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可查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1年期間,公司2017年收入達32.49億元,利潤達7.62億元。然而,2017年也成為周黑鴨業績的“分水嶺”,公司隨后收入和利潤均開始下滑。2020年,周黑鴨收入為21.82億元,利潤為1.51億元,這也是公司收入2017年跨過30億元大關后首次回到“2字頭”,也是公司以往盈利最差的一年。當然,湖北作為周黑鴨的大本營,2020年疫情到來時,公司受到巨大沖擊也在意料之中。2021年,周黑鴨的收入和利潤分別為28.70億元和3.42億元,已出現明顯復蘇。但市場萬萬沒有想到的是,2022年上半年,周黑鴨收入達11.81億元,同比下滑約19%;利潤僅1837.7萬元,同比驟降約92%,離虧損就一步之遙。對此,周黑鴨在公告中解釋稱,因全國范圍內多地實施嚴格防控措施,人流銳減導致門店客流大幅降低,物流配送亦受限,對公司銷售及利潤均造成一定影響。由此看來,周黑鴨2022年或許會“超越”2020年,成為公司盈利能力最差的一年。那么,2023年目標利潤是2億元,周黑鴨拋出的這一數據,很有可能成為2013年以來的11年中第三差。可想而知,2023年剛剛到來,周黑鴨就將市場對公司的預期值拉到“底”,讓外界大失所望。二級市場上,1月11日,周黑鴨股價下滑22.95%,12日又下滑5.78%,春節開盤后,周黑鴨股價仍底部盤旋,目前股價維持在4.2港元/股。
平均每天開兩家特許經營門店按常理,周黑鴨在面對客觀原因業績下滑時,應打“收縮戰”,通過控制門店數量止損。然而,財報顯示,2022年上半年,周黑鴨進一步加強線下門店在新市場的拓展及成熟市場的滲透。截至上半年末,集團的門店總數達3160間,其中自營門店1342間,特許經營門店1818間,覆蓋中國27個省、自治州及直轄市內的297個城市。而2021年財報顯示,周黑鴨期末的門店總數達2781間,其中自營門店1246間,特許經營門店1535間,覆蓋中國26個省、自治州及直轄市內的267個城市。總體來看,半年間,周黑鴨門店總數增加379間,增幅達13.63%。其中,公司自營門店增加96間,特許經營門店增加283間。周黑鴨特許經營門店猛增,源于公司2019年11月啟動了“直營+特許經營”的商業模式,而以往僅有直營模式。
2019年財報中,周黑鴨還沒有“特許經營門店”這一說法,僅有自營門店1301間。2020年,周黑鴨的門店總數達1755間,其中自營門店1157間、特許經營門店598間。這也意味著,短短兩年半的時間,而且是在疫情之下,周黑鴨開出了1818間特許經營門店,相當于“無論刮風下雨”每天都有2間門店開業,其速度之快不得不令人嘖嘖稱奇。“特許經營店計劃”開始時,周黑鴨給出的規劃是:3年內增設1500至2000間。目前來看,這一計劃肯定能完成“任務”。有觀點表示,周黑鴨加盟店(特許經營門店)陡然增多,無疑給公司的管理水平、品控能力帶來巨大挑戰。而且大肆擴張之后,周黑鴨已無退路可言。然而,現實狀況是,2022年上半年,周黑鴨收入、利潤雙降,門店大增后不僅收益沒有增加,規模也縮水了。注意周黑鴨這段話“本公司繼續面臨來自可能對其盈利能力產生不利影響的各種因素的挑戰,特別是由當前產業趨勢導致的更高的原材料和配料的成本,以及本公司在成都新設立的加工廠預計將產生的更高的成本及費用等”。這段話似乎有三個“潛臺詞”,一是盈利能力不佳將持續,二是原料漲價導致成本增長,三是新工廠成本費用高。周黑鴨最大的原料是鴨。1月8日,益客食品表示,鴨肉價格方面,受團膳和餐飲的影響,2022年冷凍、冰鮮產品的價格不太理想。2023年政策引導會促進消費端增長,內需擴大,餐飲消費、休閑消費會逐漸恢復,而供應端產能恢復需要一定周期,短期內供應不可能大幅增長,綜合考慮,2023年鴨產品價格預期較為理想。這也表示,連上游企業都認為鴨肉價格不會有太大波動,但周黑鴨卻認為會“更高”。而且,有意思的是,企業新建工廠是為了降低成本,而周黑鴨卻表示抬高了成本,這要么就是其沒有說真話,要么就是其決策、管理能力欠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