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屠玲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全國養雞大王”朱明春跨界賣奶失意。
1月30日晚間,一鳴食品(605179.SH)發布2022年度業績預告,公司預計全年虧損1.10億元-1.35億元,同比盈轉虧。
2020年底,一鳴食品通過闖關A股IPO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一上市,一鳴食品的經營業績就下滑,且沒有停止趨勢。2020年、2021年,經營業績加速下降。到2022年,直接降為虧損,堪稱一蹶不振。
一鳴食品將虧損鍋甩給疫情,但疫情的沖擊真的有這么大嗎?
食品安全問題與疫情關聯度不大。IPO之前,一鳴食品的食品安全問題就被多次曝光,如今,這一現象依然存在。
IPO募投項目遠未達預期,也是一鳴食品經營業績欠佳的重要因素。公司三個實體募投資項目,不是虧損就是微利,距離預期效益的差距超過億元。
虧損過億甩鍋疫情
“奶吧模式第一股”一鳴食品經營業績日趨糟糕。
天眼查資料顯示,上世紀80年代,浙江溫州的朱明春開始從事雞禽養殖業務,發明與推廣了“淺籠高密度飼養技術”,他因此被評為“全國養雞大王”。1992年,朱明春改行從事乳品加工,2015年創立了一鳴食品。
2020年12月28日,闖關IPO成功,成功登陸A股市場。這,可能與其穩步增長的經營業績有關。
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一鳴食品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15.16億元、17.55億元、19.97億元,對應的歸屬于上市公司的股東的凈利潤(簡稱凈利潤)為1.20億元、1.57億元、1.74億元。同期,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簡稱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33億元、1.51億元、1.61億元。
上市之前,營業收入、凈利潤、扣非凈利潤持續增長。上市之后,則持續下降。
2020年,上市第一年,公司實現的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19.47億元、1.32億元,同比下降2.50%、23.88%。2021年,營業收入為23.16億元,凈利潤為2025萬元,同比下降84.70%,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凈利潤722.70萬元,同比減少93.90%。
時間進入2022年,一鳴食品的經營業績進一步惡化。前三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06億元,同比增長7.15%,凈利潤、扣非凈利潤分別為-0.64億元、-0.69億元,同比下降203.98%、242.59%。
單季度方面,一、二、三季度,營業收入為5.56億元、6.07億元、6.42億元,環比呈增長趨勢。對應的凈利潤為-0.40億元、-0.26億元、0.02億元,環比似乎持續改善。
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根據最新披露的年度業績預告,2022年全年,一鳴食品預計虧損1.10億元-1.35億元,扣非凈利潤虧損9000 萬元至1.20億元,同比雙雙從微盈轉虧。
對比前三季度業績,四季度,公司實現的凈利潤、扣非凈利潤變動區間為0.46億元-0.71億元、0.21億元-0.51億元,四季度的虧損程度均超此前任一季度。
針對2022年經營盈轉虧,一鳴食品甩鍋疫情。公司稱,疫情在江蘇、浙江和上海三地間歇性爆發,尤其是上半年上海地區疫情及溢出效應對公司所處華東市場影響較為嚴重,四季度防疫政策調整后感染人數的較快上升,使得公司門店客流量短期內受到了較大影響,直營門店虧損擴大。此外,公司學童奶業務也因各地學校提前放假受到嚴重影響。
一鳴食品的固定費用同比增長也較明顯。公司稱,受全年疫情影響,公司產品銷售受到抑制。與此同時,能源及大宗物料成本上漲,為拓展新銷售渠道,公司加大了對江浙滬地區營銷推廣投入,全年營銷費用增加明顯。此外,為幫助合作奶戶共渡難關,公司未因需求下降減少奶源采購,富余奶源噴粉使用后增加了部分乳制品的生產成本。
同樣受疫情影響,乳制品巨頭伊利股份(600887.SH)經營業績保持了基本穩定。2022年前三季度,其實現凈利潤80.61億元,同比增長1.47%。
三個募投項目全虧損
朱明春家族曾有雄心壯志,大規模擴產,推動一鳴食品全國性擴張,做乳制品巨頭。
一鳴食品上市之時,IPO募資5.62億元,用于營銷網絡直營奶吧項目、蘇一鳴食品生產基地項目、年產3萬噸烘焙制品項目、研發中心及信息化項目建設。
實際上,上述項目提前開建,2021年,全部達到預定可使用狀態。一鳴食品將IPO全部置換前期投入。
一方面是積極擴產,另一方面,市場擴張,一鳴食品的計劃不錯,但效果不佳。
IPO募投項目預期效益全部沒有實現。目前,一鳴食品尚未披露2022年度數據,以2021年數據為例,營銷網絡直營奶吧項目預計效益為655.32萬元,實際為虧損7136.86萬元。蘇一鳴食品生產基地項目預計效益為1614.72萬元,實際為虧損1397.94萬元。年產3萬噸烘焙制品項目預計盈利1009.52萬元,實際為57.99萬元。三個項目預計效益合計為3279.56萬元,實際虧損8476.81萬元,差距是1.18億元。
根據招股書,2020年底,一鳴食品共有奶吧門店1459家,其中加盟門店1176家。2022年6月底,門店總數 1971家。一年半,門店數量增加了512家。
此前,一鳴食品曾表示,公司將在浙江、江蘇、上海及福建等華東地區加大奶吧門店布局,承接江蘇新增產能。
在最新的業績預告中,公司稱,門店擴張計劃未達預期,下游加盟商的門店投資及終端拓展放緩,使得公司前期所投建產能未能有效利用,而固定資產折舊對當年度業績影響增大。據此判斷,公司新增產能存在閑置現象。
經營業績欠佳,也與一鳴食品的品牌影響力有關。
近年來,常見投訴涉及一鳴食品的產品質量問題。
在一鳴食品IPO時,關于一鳴食品的食品安全問題頻頻被曝光,諸如吐司面包里有蟲子、同一制作者生產的同類烘焙產品保質期標注期限不同、自動售貨機售出的牛奶品質不佳、發霉等問題。
上市之后,這些現象是否絕跡?
黑貓投訴平臺顯示,2020年9月17日,有人投訴“一鳴酸奶吧賣過期食品(過期食品自己重新包裝打碼上架)”,溫州一鳴鮮奶在寧波被檢出大腸菌群超標。
今年1月6日,有投訴稱,去年11月4日購買的澳瑞鮮牛奶,外包裝完好,內瓶口有缺口。去年底,還有消費者投訴一鳴真鮮奶吧出售過期食品等。
近年來,除了乳制品,一鳴食品的產品還拓展至烘焙、米制品等領域。
產品多元化未解決一鳴食品經營業績一蹶不振的困境,一鳴食品究竟該如何突圍,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