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屠玲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2022年的業績報告會上,北汽藍谷(600733.SH)董事長劉宇有可能大書特書公司銷量猛增98%,極狐品牌銷量大漲144%。然而,鰲頭財經發現,這背后卻是——
北汽藍谷2022年售車5.02萬輛,只有比亞迪(002594.SZ)、廣汽埃安的零頭,遠不及哪吒汽車等造車新勢力。
北汽藍谷2022年僅完成了10萬輛銷量目標的一半,極狐品牌僅完成了4萬輛銷量目標的30%。
北汽藍谷2022年產量2.22萬輛,產能利用率僅8.54%,有50萬輛設計產能、24萬輛產能閑置。
北汽藍谷2022年前三季度銷售費達14.66億元,同比增長43.44%,占營收25.69%,為研發費2.34倍。2020年至2022年凈利潤累計虧損在169.26億元至175.26億元間。
北汽藍谷2018年起進行4次定增(前三次已實施),合計定增金額達430億元,負債率升至76.53%。
常州工廠處于廢置狀態
北汽藍谷曾經連續7年登頂新能源汽車銷量榜首,成為當仁不讓的“帶頭大哥”,如今卻在苦苦追隨昔日的小弟,并且還趕不上。
2017年,北汽新能源銷量就已達10.32萬輛,同比增長98%,成為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十萬輛的純電動車企,僅這一家就占據了新能源車23%的市場份額。
2018年,北汽新能源銷量達15.8萬輛,同比增長53.11%。而且,同年,公司借殼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車企。
2019年,北汽藍谷銷量開始動蕩,銷量達15.06萬輛,這也成了公司的“分水嶺”。
2020年,北汽藍谷銷量斷崖式下滑,銷售2.59萬輛,同比下降82.79%。
2021年初。劉宇升任北汽藍谷董事長,兼任北汽集團總經理助理一職。這一年,北汽藍谷銷量達2.61萬輛,同比僅增長0.82%,算是沒有持續向下。
2022年年初,劉宇在新年獻辭中表示,“在2022年,我們將結束蜇(蟄 )伏,一躍而起”。
2022年全年,北汽藍谷銷量出現猛增,累計銷量為5.02萬輛,同比增長92.06%。
北汽藍谷增速很快,但也是因為基數低,劉宇定義的“一躍而起”只能看怎么“定義”。
與比亞迪的186.35萬輛、廣汽埃安的27.12萬輛相比,北汽藍谷甚至不如這兩家的“零頭”。
與新勢力哪吒汽車的15.21萬輛、理想汽車的13.32萬輛、蔚來汽車的12.25萬輛相比,北汽藍谷也應自愧不如。
2022年初,北汽藍谷定的年度目標為10萬輛,其中包含極狐汽車4萬輛。現實狀況是,北汽藍谷僅完成了目標的一半。
目前,北汽藍谷擁有極狐和BEIJING兩個產品品牌。其中,極狐品牌更是公司的“心頭肉”。
根據極狐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2022年極狐銷量達1.19萬輛,同比雖增長144%,但月均不到千輛,也只完成了目標不足30%。
而2023年1月,北汽藍谷的銷量為2125輛,同比僅增長0.14%。
北汽藍谷銷量不佳,產能自然有大量閑置。
2021年年報顯示,北汽藍谷主要工廠有三個,為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設計產能32萬輛、報告期內產能16萬輛)、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設計產能5萬輛、報告期內產能2.5萬輛)、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設計產能15萬輛、報告期內產能7.5萬輛),共計設計產能52萬輛,報告期內產能26萬輛。
2021年,北汽藍谷的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產能利用率為0.08%,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產能利用率為0,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產能利用率為8.32%,公司產量僅6369輛,綜合產能利用率為2.45%。
顯然,北汽藍谷的北汽新能源汽車常州有限公司5萬輛設計產能處于廢置狀態,其他工廠產能也大量閑置。
2022年,北汽藍谷產量為2.22萬輛,綜合產能利用率為8.54%,有約50萬輛設計產能、24萬輛產能處于閑置狀態。
負債率達到歷史最高點
要提高產能利用率,必須提高銷量,而北汽藍谷的銷量如果說是靠營銷“堆砌”起來的,這個說法一點也不過。
近日,北汽藍谷公告稱,預計2022年年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為52億元到58億元;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后的凈虧損為62億元到56億元。
北汽藍谷給出了兩點理由,一是2022年受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動力電池等零部件成本上漲,擠壓公司利潤空間,對公司業績產生較大影響。二是公司產品銷量還處于快速提升期,規模效應不明顯。同時為了提升市場核心競爭力,公司在技術研發、品牌渠道建設上持續投入,對公司業績產生影響。
北汽藍谷在營銷上砸錢有多兇猛?
2022年前三季度,北汽藍谷營業收入達57.07億元,同比下滑6.41%;凈利潤虧損35億元,同比下滑32.35%。
在收入下滑之下,北汽藍谷同期銷售費用達14.66億元,同比增長43.44%,占到總營收的25.69%。北汽藍谷是如何重視研發的呢?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研發費用為6.27億元,同比下滑3.77%。
總體看來,2022年前三季度,北汽藍谷銷售費用為研發費用的2.34倍。
有意思的是,2016年,北汽藍谷銷售費用僅64.42萬元,2017年至2021年分別為9.51億元、15.11億元、16.48億元、10.08億元和16.72億元。
事實上,對于銷售費吞噬凈利潤,北汽藍谷或習以為常,2020年和2021年,公司凈利潤分別為-64.82億元和-52.44億元。
這也表示,近3年來,北汽藍谷凈利潤累計虧損額在169.26億元至175.26億元之間。
但北汽藍谷也不“缺錢”,2018年至2021年,公司實施了三次定增,實際募資金額分別為286.62億元、10.34億元和54.5億元,合計達351.46億元。
2022年7月,北汽藍谷再次披露定增預案,此次募資目標為80億元,主要投向于“面向場景化產品的滑板平臺開發”“整車產品升級開發”“研發與核心能力建設”,同時還有24億元補充流動資金。
2023年2月3日,北汽藍谷公告稱,公司近日收到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于請做好北汽藍谷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非公開發行股票發審委會議準備工作的函》,此次80億定增顯然已“板上釘釘”,四次合計定增金額將達430億元。
然而,自身造血不足,常年靠輸血續命的北汽藍谷并不長久。2022年前三季度,北汽藍谷資產負債率達76.53%,為公司歷史最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