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 許陽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近日,溫氏股份(300498.SZ)發布公告,公司擬將控股子公司廣東溫氏乳業股份有限公司35%的股權以4.375億元轉讓給公司關聯方廣東筠誠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持有溫氏乳業的股權比例由64.57%減少至29.57%。
溫氏股份表示,公司本次轉讓溫氏乳業部分股權,主要是為了聚焦公司的核心業務,集中優勢資源提升公司的核心業務實力,優化公司整體業務結構及資源配置,是基于公司整體業務發展布局所做出的安排,符合公司長期發展戰略。
從溫氏股份日前披露的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顯示,截至一季度末,公司各類可用資金超90億元,其中可隨時使用的資金超60億元。公司還有幾十億元規模可隨時變現的財務性投資項目。除以上外,公司融資渠道豐富,已申請未使用的各類融資工具種類和額度較多。
那么,顯然,溫氏股份不差錢,此時剝離溫氏乳業意欲何為?
溫氏股份回應稱現金流正常
溫氏集團創立于1983年,由7戶農民集資8000元起步,已發展成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業、配套相關業務的跨地區現代農牧企業集團,擁有近400家控股公司。
2015年11月溫氏股份在深交所上市,上市后溫氏股份業績一路突飛猛進,2019年達到高峰,實現營收、凈利潤分別為731.4億元、139.7億元。
這三年來,溫氏股份業績遭遇過山車,2020年,溫氏股份實現凈利潤為74.26億元,同比下滑46.83%。2021年,更是盈轉虧,實現營收649.6億元,同比下滑13.31%;實現凈虧損、扣非凈虧損分別為134億元、146.7億元,同比分別下滑280.51%、329.82%。
2022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837.25億元,同比增長28.88%;實現歸母凈利潤52.89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今年一季度,生豬價格持續維持在盈虧線下,上市生豬養殖企業普遍再陷虧損,溫氏股份也再次出現虧損,公司營業總收入199.74億元,同比上升36.9%,歸母凈利潤-27.49億元。
業績波動下,溫氏股份負債率出現較快增長,據choice數據,2019年—2022年,溫氏股份資產負債率分別為28.90%、40.88%、64.10%。2022年溫氏股份負債率有所下滑至56.25%,但相對于三年前,基本上仍處于翻倍狀態。
出售溫氏乳業是否為企業業績波動下,補充現金流?溫氏股份在回應轉讓子公司股份時稱:公司現金流正常,主要為了聚焦主業,轉讓完成后,該款項將用于公司日常經營。
溫氏乳業近些年業績表現欠佳
天眼查資料顯示,溫氏乳業成立于2014年6月,注冊資本3.6億元,經營范圍包括乳制品及飲料的生產、加工、銷售。
自成立以來,溫氏乳業業務緩慢增長,利潤更是一言難盡。2015年至2019年,原奶及乳制品銷售收入分別為3.34億元、3.9億元、4.9億元、5.92億元和7.28億元。2022年、2023年1-3月,溫氏乳業實現營業收入分別為9.47億元、2.0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653.6萬元、-2234.17萬元。
除了業績不好,溫氏乳業還因質量問題被通報,給企業聲譽帶來影響。
今年年初,1批次“溫氏牧場”鮮牛奶因菌落總數超標被通報。據廣州市市場監管局官網顯示,在其公布的2023年第3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檢信息中,39批次樣品不合格,其中,溫氏乳業涉事批次鮮牛奶品牌為“溫氏牧場”,生產批次為2022年4月29日,規格為250ml/瓶,5次菌落總數檢測值中有3次超過標準規定最小限值,1次超過最大限值。
賣掉溫氏乳業股份,既能美化財務數據,還能降低輿情風險。
公告表示,本次轉讓溫氏乳業股權后,溫氏乳業將不再納入溫氏股份合并報表范圍。本次交易所得款項主要用于補充公司日常經營所需,為公司未來持續健康的發展提供保障。
“根據現金壓力測試,公司目前處于安全平穩狀態。公司不會因為資金的問題而影響生產經營的正常節奏。公司有充足的底氣、信心和經驗順利穿越雞豬低迷行情周期。”溫氏股份表示。
剝離或為獨立上市鋪路
除此之外,業內有不少觀點認為,此前討論許久的獨立上市事項,或許會在本次正式剝離后提上日程。
溫氏股份剝離溫氏乳業,或許意在下一盤大棋。鰲頭財經查閱企業信息注意到,本次接手溫氏乳業的廣東筠誠投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注冊資本159500萬元,地址位于新興縣新城鎮東堤北路9號廣東溫氏集團總部大樓4-5層。
查閱其股權信息可知,筠誠投資也是溫氏家族旗下的投資公司,公司早在2021年就入股了溫氏乳業。目前,筠誠控股董事長就是溫氏股份的董事溫鵬程,持股3.47%,且前十大股東中,大都和溫氏股份有千絲萬縷的關系。
有相關報道指出,溫氏股份實際控制人溫氏家族中的溫鵬程、 溫均生、溫志芬、溫小瓊、梁煥珍、伍翠珍、陳健興直接或間接合計持有筠誠控股19.83%股權。
乳業新媒體領導者食悟認為,溫氏乳業拆分這件事溫氏股份已經討論多年,資本坊間也議論多年。此次官宣,意味著這件事取得了實質進展,溫氏乳業正式開啟自己的獨立之路。
畢竟這兩年,乳業原料漲價成本增加、消費疲軟、競爭加劇等因素影響下,投資者對乳業板塊投資熱情不高,中小乳企也不得不再次面臨殘酷的生存之戰。上市,或許還是一種”自救“。
乳企專家宋亮在接受采訪時表示,考慮到宏觀經濟、消費等因素,2023年相關部門對于乳企上市的門檻可能會給予放寬,原因是這些企業畢竟在地方農牧業振興發展當中還是有作用的。此外,區域性乳企還是會積極上市,因為不上市沒有出路,只有上市才能吸納一些資金,維持企業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中國乳業市場集中度還會進一步提升,即使上市也不能解決產能落后、企業管理效率低下的老問題,長期發展依然得建立起自身護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