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見習生丨陳力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曾經輝煌一時的5A級景區成吉思汗陵,如今在大眾點評等APP上被不少網友吐槽管理等問題。
一位在景區附近經營餐廳的老板表示,近年來感覺游客少了,對自己的生意造成影響。
景區背后有一段不為人知的復雜情況,日前大眾生活報做出過報道。
為了支持旅游發展,2016年,內蒙古民營企業東聯集團交出了其景區部分的全部資產與經營權,但企業應該得到的對價補償一直未得。
日前,東聯集團向政府的反映得到回復:將轉送鄂爾多斯有關部門處理,2023年10月5日前辦結并作出書面通知。
游客吐槽:
票價不值當太虧了
成吉思汗陵旅游區位于內蒙古鄂爾多斯市伊金霍洛旗草原,距鄂爾多斯市區40公里,從2011年起掛牌首批國家5A級景區,同時也是國家文化產業示范基地、內蒙古龍頭旅游景區、著名草原文化旅游勝地。
由于歷史原因,2016年之前,該旅游區由兩個景點組成,即成吉思汗陵園和成吉思汗陵旅游區(也稱成陵東聯景區),兩個景點分別收費。
日前,鰲頭財經記者發現,在大眾點評等APP,有多條關于成吉思汗陵景區的游客吐槽。多名網友稱,景區雖面積不小,但項目太少,游玩樂趣不高。“地圖上十分之一面積在開放”“看了個寂寞”。
據了解,2016年之前,成吉思汗陵園和成吉思汗陵旅游區,票價分別都是120元人次。如今,記者在攜程、大眾點評等APP上看到,如今兩個景區合并經營后,票價已經降到90元。
盡管如此,還是有游客表示,票價“不值當”“太虧了”。
記者在大眾點評看到,近年來,一些游客吐槽景區的管理和服務,有游客表示,“管理員態度極差,不讓拍照就算了看見拍照的直接上去把手機奪走了,還讓等他們下班才給”“為了方便打算打掃衛生,廁所堵著不讓上”,還有游客評論“景區講解員為防游客偷聽講解時關麥”等等。
在成吉思汗陵景區附近經營蒙古包餐廳多年的一名商戶也表示,近年來明顯感覺游客少了,“常有游客抱怨沒什么好逛的”,游客的減少對餐廳的生意也造成影響。
交出景區資產后
并購重組多年懸而未決
據了解,成陵東聯景區由東聯集團下屬企業內蒙古成吉思汗陵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開發建設并經營。“2016年東聯集團將景區經營權交出后,就沒有再過問細節了。”東聯集團副董事長說。
根據此前的媒體報道以及鰲頭財經的了解發現,景區合并背后,有一系列不為人知的內幕。
2015年,當地要求兩個景區并購重組,合并經營,要求東聯集團配合。
2016年7月,東聯集團將景區的門票收費權和電瓶車等服務收費權交出。經評估公司評估,東聯集團方面的資產總額被確認為25.66億元,負債12.38億元,所有者權益13.28億元。
東聯集團以為很快能拿到補償,不料自下屬公司內蒙古成吉思汗陵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得到一筆2208萬元的補償費后,并購事項從2016年下半年開始一直停滯。
2017年,內蒙古成吉思汗陵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向內蒙古高院提起訴訟,要求法院判令被告成吉思汗陵文化旅游實業有限公司受讓100%股權(股權價值2億元)并辦理相關手續,依法判令原告獲得公司凈資產價值13億余元。
但法院審查后認為該訴訟請求不是民事法律關系調整范疇,不屬于法院受理民事訴訟的范圍,于2017年12月裁定駁回起訴。
2018年,成陵旅游公司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但也被駁回。
多年過去,并購仍遙遙無期。東聯集團副董事長表示,交出景區之前,東聯集團每年在成吉思汗陵景區的營業收入少則5000萬元,最多達到1.2億。扣除成本,7年算下來,損失上億。
少了成陵旅游區的收入,漸漸地,東聯集團各公司現金流斷裂,各家銀行貸款違約訴訟蜂擁而至,部分銀行拿到了勝訴判決書,已申請法院強制執行。
稅務部門也曾多次催繳欠稅,下達欠稅處罰決定。東聯集團領導和股東被法院列入了限制高消費名單,集團其他產業也相繼受到沖擊。
天眼查查詢發現,東聯控股集團、成陵旅游公司、成吉思汗投資集團、東聯建筑集團等東聯企業均成為法院系統里的“老賴”。
最新的兩則執行進展是:今年4月,中國信達資產公司內蒙古分公司起訴東聯旅游集團等借款合同糾紛案進入執行階段,執行標的1.9億余元,法院執行局在執行工作中凍結了股權;今年5月16日,某建設集團起訴的合同糾紛案進入執行階段,東聯控股集團和成陵旅游公司成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1015萬余元。
日前,《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的意見》發布。東聯集團副董事長表示,事情近期有了進展,政府針對企業的發函反映做出回復:將于2023年10月5日前辦結并做出書面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