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王杰仁
見習生丨 卓西峰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6月份,或許將成為中國汽車史上又一個具有里程碑的時刻。
近日,上汽集團(600104.SH)發布產銷報告顯示,公司5月份銷量達33.2246萬輛,同比下降17.1%。
同期,比亞迪銷量達33.1817萬輛,同比增長38.13%,與上汽集團同期銷量僅相差429輛。6月份,比亞迪單月銷量是否會超越上汽集團?
需要指出的是,上汽集團的銷量跌落與該集團的新能源汽車發展不順有關。2024年前5月,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6.76萬輛,同比增長28.43%,還不如比亞迪一個月的銷量。
上汽集團積累的優勢,難道要終結在董事長陳虹手上?陳虹可能看中了另一個賽道。
近日,上汽集團宣布,集團研發的全固態電池將于2026年實現量產。
有消息稱,包括寧德時代(300750.SZ)、比亞迪(002594.SZ)、一汽(000800.SZ)、上汽(600104.SH)、衛藍新能源和吉利(00175.HK)等企業可能獲得政府基礎研發支持。
有行業人士觀點認為,國內車企巨頭都參與固態電池的研發,上汽集團處在一個公平的“技術賽道”,未來不會具有“獨到”的優勢。
01
連續十八年國內銷冠!
6月銷量或被比亞迪超越
上汽集團是國內產銷規模最大的汽車集團,但其“江湖地位”難以維系。
2023年,上汽集團銷量達502.09萬輛,同比下降5.31%,盡管銷量下滑,集團依然連續18年保持國內銷量冠軍。
進入2024年,上汽集團銷量下滑趨勢還在延續,前5月銷量達152.64萬元,同比下降8.37%。
2023年年報中,上汽集團表示,2024年力爭全年整車銷量達到545萬輛,預計營業總收入超過7900億元,營業成本在7000億元左右。
前5月,上汽集團僅完成銷量目標的28%,完成全年目標的難度可想而知。
更需要注意的是,5月份,上汽集團銷量達33.2246萬輛,同比下降17.1%。
為何上汽集團5月份銷量,要精確到小數點后4位?
比亞迪發布產銷快報顯示,5月份,比亞迪銷量達33.1817萬輛,同比增長38.13%,與上汽集團同期銷量僅相差429輛。
此消彼長之間,6月份或許將成為中國汽車史上又一個具有里程碑的時刻,比亞迪單月銷量或將超越上汽集團。
比亞迪將“新能源汽車領導者”作為口號,如今公司“領導者”的地位已經確定,甚至可以將成為“汽車領導者”當做Flag。
那么,比亞迪2024年有望終結上汽集團的“18連冠”,成為新的銷冠嗎?
2023年,比亞迪銷量達302.44萬輛,同比增長61.86%。2024年前5月,銷量達127.13萬輛,同比增長26.8%。
從數據來看,2024年前5月,比亞迪銷量與同期上汽集團相比相差25.51萬輛。
年初,比亞迪表示,2024年銷量目標是在2023年302萬輛的基礎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長。
這表示,比亞迪2024年的銷量計劃為超過362.4萬輛。
實際上,即便上汽集團2024年銷量下降20%,也將達到400萬輛,領先比亞迪問題并不大。
02
熱效率提升到46%!
未來研發目標已被同行實現
上汽集團的失速,與未抓住新能源汽車時代的“蛋糕”有關。
2024年前5月,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達36.76萬輛,同比增長28.43%,還不如比亞迪一個月的銷量。
其中,上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智己汽車前5月銷量達1.73萬輛,雖然同比猛增121.66%,但也不如理想汽車(02015.HK)、蔚來汽車(09866.HK)等造車新勢力單月銷量。
實際上,上汽集團新能源汽車銷量不達預期,并非集團高層不重視。
2024年5月,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公開表示,“歷經一代代中國汽車人的接續奮斗,中國汽車產業正在完成從‘跟跑’向‘并跑’再到‘領跑’的角色轉換,智能低碳轉型、建設汽車強國是業界的共同使命,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是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重要抓手。”
上汽集團副總裁、總工程師祖似杰說,面對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浪潮,上汽以用戶為中心,推進體系變革、技術創新、產業合作,持續加快在新賽道上的轉型發展步伐。“十年以來,上汽集團累計研發投入近1500億元,累計有效專利超過2.6萬項。”
在電動化方向,上汽集團未來兩年瞄準三個目標,一是實現全固態電池的量產應用;二是將混動驅動系統的熱效率提升到46%;三是挑戰純電整車能耗12公里/千瓦時的行業新紀錄,讓用戶以最少的能量,跑更遠的路程。
值得一提的是,上汽集團未來兩年的目標,有的成功研發后就已是“落后技術”了,例如“混動驅動系統的熱效率提升到46%”。
5月28日,比亞迪第五代DM技術發布暨秦L DM-i、海豹06 DM-i發布會在西安舉行。據了解,比亞迪第五代DM混動技術創下了3項“全球之最”,其中之一是46.06%全球發動機熱效率最高。
隨后,吉利汽車集團品牌用戶溝通中心總經理、吉利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徐東衛在社交平臺發文稱,2023年吉利雷神發動機已獲中汽中心權威認證,最高熱效率46.1%。
5月29日,比亞迪品牌及公關處總經理李云飛發布微博,并公布了一張中汽中心產品認證證書,顯示比亞迪一款發動機的最高有效熱效率達到46.5%,熱效率毫無疑問是全球第一。
03
固態電池成救命稻草
2026年實現量產卻“等不起”
當前,固態電池被汽車業界視為下一代動力電池的競爭焦點。
2024年年初,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曾“拉響警報”,他表示,雖然中國的動力電池產業已經做到全球領先,但考慮到固態電池的顛覆性潛力,中國企業應該未雨綢繆,聯合起來攻關固態電池以應對挑戰。
祖似杰認為:“中國在全固態電池量產領域,最大的優勢是產業規模和市場規模。我們有最完整的產業鏈、最大的市場、最多的研究人員,我們對全固態電池量產的中國方案和中國路線非常有信心。”
近日,上汽集團在“向新十年上汽集團新能源技術發布會”上宣布,集團研發的全固態電池(基于聚合物-無機物復合電解質技術路線)將于2026年實現量產。
據介紹,上述全固態電池能量密度超過400wh/Kg(瓦時/千克),超過傳統動力電池一倍以上;該電池的體積能量密度超過820wh/L(瓦時/升),電池容量能夠超過75Ah(安培時)。
5月下旬,“中國或將投入約60億元用于全固態電池研發”的消息不脛而走。
有報道稱,包括寧德時代、比亞迪、一汽、上汽、衛藍新能源和吉利共6家企業可能獲得政府基礎研發支持。
雖然后續有報道顯示,當前獲得政府研發支持資金的企業名單尚未最終確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此項行業內史無前例的項目由政府牽頭實施,鼓勵有條件的企業對全固態電池相關技術開展研發。
2026年距今還有半年多時間,上汽集團等得起嗎?
有行業人士認為,固態電池是為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趨勢,國內車企巨頭都參與其中,上汽集團目前正處在一個公平的“技術賽道”,未來不會具有“獨到”的優勢,“上汽集團更應關心當前電池技術下技不如人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