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3111082 3047798688@qq.com

賽力斯25億“鯨吞”102億資產,預計上半年扭虧為盈

來源:中原新聞網發布時間:2024-07-10 16:51:37

  記者丨賈錚文

  見習生丨 卓西峰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7月9日晚間,賽力斯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預計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639億元至660億元,同比增長479%到498%;預計歸母凈利潤為13.9億元到17億元,同比扭虧為盈。

  數據來看,今年上半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20.09萬輛,同比增長348.55%。賽力斯汽車與華為聯合推出的問界系列產品收獲市場廣泛關注。

  前段時間,華為堅持“不造車”,問界商標被甩賣。

  7月3日和4日,賽力斯(601127.SH)公告顯示,控股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擬收購華為持有的已注冊或申請中的919項問界等系列文字和圖形商標,以及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收購價款合計25億元。

  經評估,標的資產于評估基準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現的市場價值為102.33億元。從賽力斯業績和銷量來看,這筆交易可謂是比“白菜價”還“便宜”。

  有行業觀察人士表示,“如果華為和寧德時代也開始造車,盡管也可以取得不錯的銷量,但技術難以‘遍地開花’,其技術研發能力的成長可能會受限。”

  01

  25億無形資產分10年攤銷

  7月3日,賽力斯發布公告顯示,控股子公司賽力斯汽車有限公司(簡稱“賽力斯汽車”)擬收購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其關聯方(簡稱“華為”)持有的已注冊或申請中的919項問界等系列文字和圖形商標,以及44項相關外觀設計專利,收購價款合計25億元。

  賽力斯表示,本次交易不影響雙方聯合業務的開展,雙方將進一步深化合作關系。基于產品與品牌市場認知的一致性,本次交易相關標的資產將專用于雙方聯合業務。

  賽力斯強調,本次交易有部分標的為在海外已注冊及正在申請的商標及外觀設計專利,相關標的取得注冊申請或完成轉讓批準需按照所在地相關法律法規的要求,存在不確定性,但不影響公司持續獨占行使相關商標及專利的所有權利。

  對于此次交易,華為表示,公司將問界等系列商標轉讓給賽力斯,并繼續支持賽力斯造好問界、賣好問界。“華為一貫堅持不造車,而是利用領先的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持續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華為將繼續與車企為用戶打造卓越的智能汽車產品,提供極致的智慧出行體驗。”

  7月4日,賽力斯發布補充公告顯示,中京民信采用收益法和重置成本法,按照必要的評估程序,對標的資產進行評估,評估結論的價值類型為市場價值。經評估,標的資產于評估基準日2024年5月31日所表現的市場價值為102.33億元。對于收購價遠低于評估價,賽力斯表示,經雙方友好協商,本次交易價格確定為25億元。

  賽力斯還介紹,本次收購資產所形成的25億元將列示為公司的無形資產,并將按10年進行攤銷。

  2024年上半年,賽力斯累計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20萬輛,達20.09萬輛,同比增長348.55%。而且,公司一季度實現盈利,結束了長達16個季度虧損的尷尬。

  02

  4年虧98億后首次盈利

  賽力斯此次收購堪稱“白菜價”,而且從公司業績和銷量來看,更顯得“便宜”。

  7月2日,賽力斯發布了2024年6月份產銷快報,當月新能源汽車銷量達4.41萬輛,同比大幅增長372.04%,首度單月銷量突破4萬輛大關。其中,賽力斯品牌汽車銷售4.15萬輛,增幅達631.42%。

  2024年上半年,賽力斯累計新能源汽車銷量突破20萬輛,達20.09萬輛,同比增長348.55%。其中,賽力斯品牌銷量18.26萬輛,增幅達608.83%。

  賽力斯表示,AITO問界系列產品自上市以來持續熱銷,上述里程碑式的成績不斷刷新品牌紀錄,更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和市場認可度。

  2024年2月,賽力斯發布的2024年員工持股計劃(草案)顯示,擬募集的資金總額不超過1.7億元,其中員工的自有或自籌資金不超過8517.04萬元,應付職工薪酬不超過8517.04萬元,參與員工不超過200人(不包括預留部分)。

  公告顯示,賽力斯公司層面考核指標分別為營業收入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以公司2023年營業收入和2023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基數。

  賽力斯2024年的營業收入要增長100%,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100%;2025年的營業收入要增長150%,新能源汽車銷量增長150%。

  2023年,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5.18萬輛,同比增長12.4%。

  這意味著,賽力斯2024年和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達到30.36萬輛和37.95萬輛,才能完成考核目標。

  從上半年情況來看,賽力斯新能源汽車銷量已經完成2024年約66%。

  2024年一季度,賽力斯實現營業收入265.61億元,同比增長421.76%;歸母凈利潤2.20億元,同比增長135.12%。

  鰲頭財經發現,賽力斯2024年一季度實現盈利,結束了長達16個季度虧損的尷尬。

  數據顯示,2020年至2022年,賽力斯凈利潤分別為-17.29億元、-18.24億元、-38.32億元和-24.50億元,4年累計虧損98.35億元。

  截至2024年一季度,賽力斯貨幣資金達214.83億元,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分別為4.45億元和7.62億元,25億元收購款對公司而言沒有太大影響。

  03

  造車或影響研發能力提升

  華為轉讓商標,更是在彰顯公司堅持“不造車”的原則。

  近年來,華為一再重申“不造車”,然而,問界等汽車產品在華為旗艦店銷售,再到問界新產品多由華為發布會宣告,外界通常認為其造車僅需捅破一層“窗戶紙”。

  有行業觀察人士認為,隨著本次賽力斯收購問界商標及相關外觀設計專利,華為通過理清與車企合作造車的邊界,也向其他潛在合作的車企釋放信號。手握問界商標,將對賽力斯市值的提升產生積極影響。

  “商標轉讓后,對消費者并無影響,智選模式邊界更清晰,品牌歸屬清晰,且雙方加強綁定,長期確定性利好。問界品牌回歸符合智選車一貫做法,也表明賽力斯不是代工廠,而是華為深度合作和捆綁的戰略伙伴,長期具備了更高的品牌溢價。”行業觀察人士表示。

  需要注意的是,華為已將“智界”“享界”商標分別轉讓給了奇瑞和北汽新能源,加上此次轉讓“問界”商標給賽力斯,華為鴻蒙智行旗下智選車的商標都轉讓給了對應的整車廠。

  華為曾表示:“華為一貫堅持不造車,而是利用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持續幫助車企造好車、賣好車。華為將繼續與車企為用戶打造智能汽車產品,提供智慧出行體驗。”

  華為為何“不造車”?

  行業觀察人士認為,華為有造車的實力,就像動力電池巨頭寧德時代一樣具備造車的能力,“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電池技術和智能網聯技術是絕對的核心”。

  “如果華為和寧德時代開始造車,盡管可以取得不錯的銷量,但技術難以‘遍地開花’,其技術研發能力的成長將受限。”上述行業觀察人士表示,與其親自下場,這些行業龍頭還不如安心做好自己擅長的工作,讓企業得到更好的發展。

?2018中原新聞網站版權所有

亚洲美女网站一区二区三区,国产亚洲欧美日韩综合一区在线观看,久久tv免费国产高清,国产日韩AV免费元码一区二区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久 | 最新精品国偷自产在线美女足 | 小h片在线观看免费观看 | 日本最强喷水少妇 |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色偷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