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王杰仁
實習生丨鐘嘉
出品丨鰲頭財經
左暉離開后的貝殼,似乎已經完全偏離了當初的設想。
貝殼CEO彭永東和執行董事單一剛近年來令人咋舌的過億年薪,近期引發熱議,粗略計算,這兩個高管過去3年拿走了十幾億元的薪酬,在瘋狂“數錢”的高管背后,這幾年貝殼的發展狀況每況愈下,2024年凈利潤同比驟降30.9%。
在巨大的輿論風波下,4月17日,貝殼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及控股股東彭永東宣布擬捐出900萬股A類普通股,按當日收盤價計算對應的金額約4.4億元。
彭永東的緊急捐股并未受到網友認可,不少網友質疑捐贈的真實用途,是否能夠將這部分錢落于實處還是“左手倒右手”,有網友直指捐贈還能抵扣稅款,也有網友認為彭永東的行為,更像是一種輿論應對行為。
01
彭永東和單一剛3年拿走27億薪酬
之所以引發如此大的輿論風波,是因為貝殼的管理層拿得太多了。
從貝殼的歷年公告來看,彭永東2022年的薪酬總額為4.74億元,2023年薪酬總額7.13億元,2024年雖然較2023年有較大幅度降幅,但仍然高達4億。這樣來看,彭永東近3年的總薪酬就達到了15.88億元。
單一剛2022年、2023年的薪酬總額分別也高達3.55億元、5.29億元,2024年下降至2.99億元。單一剛近3年的總薪酬合計高達11.83億元。
也就是說,彭永東和單一剛從2022年到2024年,從貝殼領到的總薪酬達到27.71億元。放眼整個資本市場,也屬于天價薪酬了。
有意思的是,貝殼的創始人左暉的離世,正好是這兩人薪水的分界點。2021年,貝殼找房發布公告,公司創始人兼董事長左暉因病于2021年5月20日去世,左暉也是鏈家的創始人。而就在2021年,彭永東和單一剛的總薪酬分別為847.8萬元、685.3萬元,2022年分別為4.74億元、3.55億元,分別翻了55倍、51倍。
并且,貝殼的業績也隨著左暉的離世和房地產市場的變化而掉轉直下。2021年,貝殼營收同比增長了14.57%,但歸母凈利潤暴跌了119%。2022年,貝殼營收同比下滑24.87%,營業利潤、歸母凈利大幅下降。2023年,貝殼營收、營業利潤及歸母凈利均實現增長,彭永東、單一剛兩人薪酬漲幅均近50%。
2024年,貝殼的營業收入達到934.57億元,較2023年增加了20.2%,但是凈利潤卻較2023年下降了30.8%,僅為40.78億元。彭永東和單一剛兩人薪酬雖然已經大幅降低,但合計仍然接近7億元。
有媒體拿頭部房地產企業萬科的高管薪酬進行對比,萬科郁亮在擔任董事會主席的2024年,因業績暴跌,年薪僅為33.6萬,同比2023年的127萬減少73%,即使在2017年-2020年的高位時期,郁亮年薪也在千萬級而非億級。
似乎是在巨大的壓力下,彭永東趕緊站出來宣布要捐股票。4月17日,貝殼董事會主席、首席執行官及控股股東彭永東宣布擬捐出900萬股A類普通股。以當日收盤價51.95港元/股計算,對應捐贈金額4.68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40億元)。如果按照他2024年的4億元年薪(含股權收益)來看,相當于倒貼4000萬元。
不過,如果按照他近3年的總薪酬15.88億元來看,他即使捐出價值約4.4億元的股權,仍然收益過10億。
彭永東的捐款看似非常闊氣,但卻并未讓投資者信服。
02
捐價值4.4億的股票如何落到實處?
這筆捐贈的去向是哪里呢?根據公告,這筆捐贈,在承擔相應的納稅義務后,50%的稅后資金將用于居住行業服務者及其家庭成員的醫療健康福利,50%的稅后資金將用于應屆畢業生等租客群體的租房幫扶。
前者的捐贈對象是居住行業服務者及其家庭成員的醫療健康福利,也就是以貝殼公司最大主體人員為代表的地產服務人員。有業內人士質疑,這筆款項說到底更像是內部的福利操作,有沒有設置專門的監管渠道,監管資金的部門是哪里,是否定期公布款項使用情況,這些都不清楚,也非常模糊。至于對應屆畢業生等租客群體的租房幫扶又是通過什么渠道進行捐助,哪些人可以申領這些捐助,資金用途定期是否可以定期透明公開,也都是未知數。
因此,有不少網友質疑其表面捐贈,實則是否為了平息輿論風波。有網友留言稱:“捐贈的操作,都是開發商玩剩下的,前有碧桂園等捐贈,左手倒右手,最后用到哪去了誰知道呢,還能免稅。”也有人留言“請善待你的員工和客戶,就是最大的慈善。”還有網友留言“所謂的捐款,其實相當于成立個信托,用處還是自己定。”
多年來,在社交平臺上,員工對貝殼的吐槽屢見不鮮。2022年5月,貝殼港股上市前夜,一場名為 “重生計劃” 的裁員風暴席卷全國。產研部門裁員70%,運營團隊砍掉56%,甚至連哺乳期員工都被“N+1” 掃地出門。一位前員工在脈脈發帖,“上市鑼鼓喧天,辦公室哀鴻遍野,HR拿著名單說‘這是公司戰略需要’。”也有經紀人指出,“貝殼的‘底薪+提成’的規則看上去美好,實際上底薪少得可憐,不開單還可能會倒欠公司錢。”
無可否認,貝殼目前仍然是二手房和新房交易市場中,中介服務商的排名第一,但是這么多年來,貝殼似乎并未對行業進行推動和改善,買賣雙方的交易成本越來越高,頻頻被質疑存在壟斷的行為,經紀人的收入和保障也未得到顯著提高。在這樣的背景下,貝殼兩位高管數億元年薪的聲音顯得更加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