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張飛濤
實習生丨程睿
出品丨鰲頭財經
“席剛時代”下,新乳業(002946.SZ)戰略左右搖擺。
近日,新乳業召開了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和投資者大會,董事長席剛表示,“新乳業將堅持以‘鮮戰略’為核心,推動從‘以鮮為主’、‘鮮酸雙強’,到包含飲品在內的‘三鮮鼎立’的產品創新迭代。”
4年前,新乳業提出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95%,積極推進有質量的并購,5年力爭進入全球乳業領先行列等戰略規劃,目前已不再提及。
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新乳業營業收入分別為106.65億元和26.25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93%和0.42%,公司以前的高增長成“過去時”。
有行業人士評價稱,新乳業改變策略,說明以席剛為代表的公司高管層,在管理能力、發展謀劃上,存在短視的問題。
01
凈利腰斬之時席剛上位
席剛1971年出生,現年54歲,新加坡國立大學亞太EMBA碩士畢業、上海高金-亞利桑那全球金融工商管理博士DBA畢業。
資料顯示,席剛1994年加入新希望集團,至今已有31年,可謂集團的“股肱之臣”。
2004年,席剛進入新希望集團旗下乳業板塊工作,正式投身乳業行業,并于2010年7月出任新希望乳業總裁。
2016年,新乳業實現營業收入40.53億元,同比增長3.53%;凈利潤1.50億元,同比下降50.33%,公司盈利能力陷入危機。
同年12月,席剛擔任新乳業董事長,全面負責公司的戰略規劃和運營管理,公司正式進入“席剛時代”。
在席剛的帶領下,新乳業第二年就扭轉了凈利潤下滑的局面,2017年實現營業收入44.22億元,同比增長9.09%;凈利潤2.22億元,同比增長47.95%。
從此,新乳業開啟長達7年的業績穩定增長期。
2019年1月,新乳業成功上市,當年實現營業收入56.75億元,同比增長14.14%;凈利潤2.44億元,同比增長0.41%。
新乳業上市后,或許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覺得公司發展不夠看,亦或是席剛想更好地展現自己的能力,公司開始通過瘋狂并購、參股進行規模擴張。
2019年年中至2021年初,新乳業先后收購了現代牧業(01117.HK)、寰美乳業、綜合牧業、新澳乳業和新澳牧業等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股權。
2021年初,新乳業宣布以2.31億元收購國內酸奶茶飲開創者和細分品類領導者“一只酸奶牛”60%的股權。
高速擴張之下,2020年和2021年,新乳業營業收入分別為67.49億元和89.6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8.92%和32.87%;凈利潤分別為2.71億元和3.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23%和11.18%。
02
5年規劃業績目標以失敗告終
業績瘋狂增長之下,新乳業意氣風發、信心滿滿。
2021年5月,新乳業發布《2021-2025年戰略規劃》,提出戰略目標:3年倍增,5年力爭進入全球乳業領先行列。
其中,新乳業提出的增長策略為,公司將從四個方面持續推進跨越式增長,一是繼續以迭代的“鮮戰略”對接消費升級,堅持以新鮮價值為核心,做大鮮半徑、做新全品類。二是持續以城市群擴張加速市場裂變。一方面推動裂變式擴張,以供應鏈覆蓋半徑內的城市群為靶向,以基地為圓心,快速實施復制和下沉,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有質量的并購,通過并購后管理賦能推動內外延增長。三是堅持以數字化轉型實現用戶運營。通過數字化升級從牧場到用戶的高效供應鏈,并構建私域性用戶運營體系,增近與用戶的鏈接與互動。四是以跨界思維謀求價值再造,戰略性入局有結構性機會的新興市場,實現公司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跨越式增值。
值得注意的是,新乳業所謂的“三年倍增”并未具體指出是哪一項經營數據,但一般來看,是指營業收入。
而且,“倍增”是指某一數量或規模在原有基礎上成倍增長,或達到原有水平的兩倍及以上。
席剛介紹稱,3年倍增是指在2020年的基礎上,實現2023年合并營業收入、凈利潤增長率不低于95%。
按此推算,新乳業要實現倍增目標,2023年的營收要達到132億元,凈利潤要達到5.3億元。
2022年,新乳業實現營業收入100.06億元,同比增長11.59%,首次突破百億大關;凈利潤3.61億元,同比增長15.68%,離目標越來越近。
2023年,新乳業實現營業收入109.87億元,同比增長9.80%,公司營收增速自2018年以來,首次降至個位數;凈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19.27%。
由此來看,新乳業《2021-2025年戰略規劃》主要業績目標以失敗告終。
03
負債率高企,商譽“埋雷”
瘋狂的收購之下,也給新乳業經營數據帶來了巨大影響,出現了“并購后遺癥”。
2019年上市時,截至年底,新乳業資產負債率為61.66%。而2020年至2022年,公司負債率分別為66.65%、69.81%和71.91%。
對于新乳業高負債的問題,席剛并不在乎,他表示:“負債的問題很簡單,首先這個負債是基于什么的負債。這個負債是為了加速它的發展,還是負債是因為本身經營不善。如果從兩端來看,我們其實是為了加速發展從而不斷去并購企業。這就需要我們不斷增加融資,所以說,這個負債的加大,本身也是杠桿在增加,它其實是助推我們高速發展。我個人認為,負債稍微高一點,其實沒有任何問題,對企業風險也是可控的。”
與此同時,2019年至2022年,新乳業毛利率分別為33.11%、24.49%、24.56%和24.04%,總體呈現一路下滑趨勢。
同期,新乳業凈利率分別為4.43%、4.29%、3.81%和3.62%,連續4年下降。
頻繁的并購之下,截至2022年底,新乳業商譽達11.90億元,為公司今后的業績“埋雷”。
面對經營數據上的壓力,盡管席剛“滿不在乎”,但有券商看不下去了。
中誠信國際表示,跟蹤期內,新乳業繼續收并購多家企業,商譽大幅增加,盡管公司擁有較好的整合方法與經驗,但由于整合項目存在差異性,投后管理情況和商譽減值風險仍值得關注。
同時,中誠信國際認為,新乳業債務規模快速增加,償債指標有待改善。受收并購和建設項目資金支出影響,債務規模和杠桿水平升高,償債指標有待改善。
需要注意的是,自《2021-2025年戰略規劃》后,新乳業的并購擴張幾乎陷入了停滯。
04
戰略規劃變向,收購標的業績不及目標
有接近新乳業的知情人士透露,該公司迫于券商的壓力,在公司戰略上進行了調整。
2023年5月,新乳業發布了《2023-2027年戰略規劃》,推翻了此前“積極推進有質量的并購,通過并購后管理賦能推動內外延增長”的策略。
新的戰略目標為:做大做強核心業務,提升企業價值,5年實現凈利率倍增。
具體來看,新乳業提出的新戰略規劃主要是,推動以“24小時”系列產品為代表的高品質鮮奶產品未來5年復合年均增長率不低于20%;不斷加強公司的“芯”能力和“新”能力,力爭未來5年新品年復合增長率大于10%;確定了未來的增長來源將以內生增長為主,投資并購為輔,努力將負債率在未來5年降低10個百分點。
新乳業總裁朱川表示,公司持續全面提升運營效率,努力推動未來5年凈利率倍增,推動新乳業戰略目標落地。
并購中,新乳業“吃了虧”。
2021年1月,新乳業以2.31億元的價格收購重慶瀚虹60%股權,進而將現制酸奶品牌“一只酸奶牛”納入麾下。
重慶瀚虹承諾,在被收購后的3年里,凈利潤應分別不低于3850萬元、4235萬元、4658萬元,并在業績承諾期內累計凈利潤不低于12743萬元。
若重慶瀚虹經審計業績承諾期內累計凈利潤低于10500萬元,交易對方應以現金方式向新希望乳業支付估值差額補償。從業績表現看,重慶瀚虹被收購后營收實現增長,但未擺脫虧損。
2023年11月,新希望乳業將重慶瀚虹45%股權轉讓給關聯方草根知本集團有限公司。轉讓完成后,草根知本為重慶瀚虹第一大股東,新希望乳業持股比例由60%降至15%。
2023年12月28日,新希望乳業收到重慶仲裁委員會寄送的仲裁通知書,“一只酸奶牛”原股東華昌明、伍元學、華自立就新希望乳業收購重慶瀚虹60%股權一事提起仲裁,申請調低估值補償款項金額及豁免業績補償的協商要求。相關仲裁結果顯示,新希望乳業應收到的估值補償款變更為4460.05萬元。
2025年2月,新希望乳業發布公告稱,公司已從補償義務人華昌明、伍元學、華自立處收到“一只酸奶牛”相關全部估值補償款合計4460.05萬元。扣除原已確認的或有收益2200萬元后,增加投資收益2260.05萬元。
05
不再提“全球乳業領先”目標
在確立了新的戰略目標后,新乳業“按下葫蘆浮起瓢”。
2023年和2024年以及2025年一季度末,新乳業負債率分別為70.47%、64.61%和62.24%。同期,公司凈利率分別為3.98%、5.15%和5.25%。
不過,業績方面,新乳業規模增長陷入停滯,甚至倒退。
2024年,新乳業實現營業收入106.65億元,同比下降2.93%;凈利潤5.38億元,同比增長24.80%。
2025年一季度,新乳業實現營業收入26.25億元,同比增長0.42%;凈利潤1.33億元,同比增長48.46%。
6月10日,新乳業召開了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和投資者大會,席剛表示,“新乳業將堅持以‘鮮戰略’為核心,推動從‘以鮮為主’‘鮮酸雙強’,到包含飲品在內的‘三鮮鼎立’的產品創新迭代。”
同時,席剛還介紹,新乳業還將以“產業+AI+合成生物技術”構建食飲競爭壁壘,增強新興渠道與用戶運營提升,打造“鮮活生產力”,驅動新鮮增長。
期間,類似業績翻倍、加速并購等詞匯,已從新乳業管理層的目標中“刪除”,席剛更多的是在談“鮮立方戰略”。
新乳業在《2021-2025年戰略規劃》未達成之時,急忙推出《2023-2027年戰略規劃》,可以預見的是,未來3年內,公司營收高速增長已成為“過去時”。
新乳業2021年曾提出的“5年力爭進入全球乳業領先行列”,也一并放入了“故紙堆”。
有行業人士評價稱,新乳業改變策略,說明以席剛為代表的公司高管層,在管理能力、發展謀劃上,存在短視的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新乳業商譽高達10.03億元,仍然是公司業績的“定時炸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