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寧曉敏
實習生丨石磊
出品丨鰲頭財經
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的豆神教育(300010.SZ),于近日收到北京證監局下發的行政處罰決定書,標志著這起備受市場關注的信披違規案件正式落地。處罰決定不僅涉及上市公司主體,更對包括董事長竇昕在內的時任4名高管開出罰單,揭開公司治理亂象的“遮羞布”。
7月14日,豆神教育發布公告稱,北京證監局在行政處罰決定書中認定,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豆神教育及其控股子公司涉及未按規定披露訴訟、仲裁事項5件,累計涉案金額超億元,違反了《證券法》。
基于違法事實、性質等,北京證監局作出處罰:對豆神教育警告并罰款230萬元;對時任董事長兼CEO竇昕、時任董事會秘書兼副總裁陳釗,各警告并罰款110萬元;對時任副董事長王輝、時任董事兼副總裁劉輝,各警告并罰款55萬元 ,當事人需15日內將罰款繳入國庫。
豆神教育前身為專注辦公系統服務的立思辰,2009年于深交所上市,系中國創業板首批上市企業之一。2018年,立思辰先后共斥資12.91億元收購竇昕創辦的中文未來100%股權;2020年,公司更名為豆神教育,主營業務涵蓋藝術類學習服務業務、直播電商業務、文旅游研學業務、智慧教育服務業務、人工智能(AI)教育業務。
然而,快速轉型的背后卻潛藏著治理危機。
豆神教育此次遭受處罰并非孤立事件。梳理公司過往披露的信息不難發現,近年來,該公司的董事、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多次因違法違規行為受到證券監管機構的處罰,涉及的問題主要包括:關聯交易未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及信息披露義務,業績預告中披露的預計凈利潤與年度報告中披露的實際凈利潤存在重大差異,以及未及時披露多筆訴訟、仲裁事項,并因此被交易所通報批評,并計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等。
01
高管薪資難抵罰款 “窟窿”
豆神教育此次信披違規案,源于去年12月由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
根據行政處罰決定書,2022年7月至2023年3月,豆神教育及其控股子公司涉及的未按規定披露訴訟、仲裁事項共5件。
豆神教育在最新的公告中披露的細節顯示,2022年7月,豆神教育控股子公司新疆瑞特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瑞特威”)起訴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農牧業發展有限公司、新疆農豐農業開發集團有限公司被法院立案(簡稱“察布查爾錫伯案”)。
2023年1月,豆神教育收到張某等人向豆神教育控股子公司北京豆神未來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提起仲裁(簡稱“張某案”)的仲裁通知、仲裁申請書等法律文件。
2023年2月,豆神教育收到上海德峰廣告傳播有限公司向豆神教育控股子公司中文未來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提起訴訟(簡稱“德峰廣告案”)的開庭傳票、起訴狀副本等法律文件。
2023年3月,豆神教育起訴張家口智云教育云科技平臺運營有限公司、智云信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慧云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法院立案(簡稱“張家口案”)。
2023年3月,豆神教育控股子公司瑞特威收到寓樂灣(武漢)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向豆神教育控股子公司瑞特威提起訴訟(簡稱“寓樂灣案”)的開庭傳票、起訴狀副本等法律文件。
令人驚奇的是,豆神教育信息披露存在嚴重滯后性。2023年4月26日,僅通過年報披露德峰廣告案;2024年4月25日,通過年報披露張家口案。直到2024年8月16日,才在專項公告中完整披露全部5起案件。
經統計,豆神教育的違規行為涉及兩類:察布查爾錫伯案、德峰廣告案未及時披露,涉案金額1204.2萬元;張某案、寓樂灣案、張家口案既未及時披露,也未在2023年半年報中體現,涉案金額高達1.23616億元。
因豆神教育上述違規行為,上市公司上下多人被追責。公告顯示,竇昕(時任董事長、CEO)作為公司主要負責人,被認定為信息披露違法行為的直接負責主管人員;陳釗(時任董事會秘書、副總裁)作為信息披露事務直接負責人,同樣被認定為直接負責主管人員;王輝(時任副董事長)、劉輝(時任董事、副總裁)二人因知悉張家口案但未督促披露,導致2023年半年報存在重大遺漏,均被認定為其他直接責任人員。
根據處罰決定,公司層面豆神教育被罰款230萬元。個人層面,竇昕領110萬元罰款,陳釗(已離任)亦被罰款110萬元;王輝被罰款55萬元;劉輝(已離任)也被罰款55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罰款金額與相關責任人的薪酬收入形成鮮明對比:Wind數據顯示,竇昕2024年薪酬為104.84萬元,此次罰款相當于其全年收入“付諸東流”;王輝年薪58.63萬元,罰款金額接近其全年薪酬;劉輝年薪101.82萬元,罰款金額相當于其半年收入;而陳釗2022年-2024年在職期間總薪酬僅92.35萬元,尚不足以支付110萬元罰款。
02
AI撐股價卻難撐業績
作為A股市場曾經的“網紅教育股”,豆神教育的發展歷程可謂跌宕起伏。
作為公司靈魂人物,竇昕這位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的高材生畢業,不僅曾是教培企業高思教育集團的聯合創始人之一,還擔任過北京巨人教育集團董事。同時,竇昕還有一個身份——豆神大語文的創始人,其于2015年創立中文未來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2018年,這家初創企業被上市公司立思辰全資收購,成為后者轉型教育賽道的關鍵布局。
2019年6月,竇昕正式出任立思辰總裁,全面主導公司戰略轉型,重點推進“大語文”業務布局。次年7月,或為強化教育品牌形象,立思辰正式更名為“豆神教育”——其中“豆神”二字即源自竇昕在教育領域廣為人知的“竇神”稱號。
2021年7月,豆神教育剝離了K12業務,跟隨新東方“東方甄選”的腳步,于2022年推出“豆神甄選”直播間,嘗試通過文學知識分享結合直播帶貨的模式尋求轉型。
但東方甄選的成功模式并不易復制。財報數據顯示,2020年-2022年,豆神教育的營收從13.86億元下滑至10.1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35億元。到2023年初,持續的經營虧損和資金鏈壓力使公司陷入違約、欠薪等危機,在這一年多的時間里,豆神教育申請破產重整,彼時,公司一度負債超26億元,債權人超過百家。2024年,豆神教育實現了破產重組。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也是豆神教育布局AI教育的關鍵一年:10月底,其與微軟GraphRAG技術團隊合作,研發第五代智能課程內容生成系統——“九霄內容生產平臺”。基于此技術突破,該公司同步推出AI智能學習產品“豆神AI”,官方稱該產品是專為青少年打造一個大語文學習的AI擬人名師。
次月,豆神教育再次發力,與AI機器人龍頭企業拓斯達共同成立合資公司,經營范圍含智能機器人的研發、人工智能硬件銷售、人工智能應用軟件開發、數據處理和存儲支持服務等。
這一系列AI布局在資本市場引發強烈反響。公司股價從年初的2.7元/股一路飆升至年內高點13.5元/股,累計漲幅達到400%。特別是在2024年10月底,其股價曾連續多個交易日漲停,雖然此后出現震蕩調整,截至2025年7月23日收盤價8.75元,年內漲幅仍超過40%。
然而,年報數據揭示了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2024年,其傳統業務仍是營收主力,藝術類學習服務(2.01億元)、智慧教育服務(2.77億元)和直播電商(2.59億元)合計貢獻了超90%的營收,而AI教育業務僅實現2730.91萬元收入,占比3.5%。
目前,豆神教育在AI教育領域的布局仍在持續深化。一個周前,公司最新推出“超能訓練場”智能學習系統和AI學伴機器人,標志著其在“AI+教育”產品形態上的又一次創新嘗試。
“從業務實質來看,AI教育要成為豆神真正的增長曲線仍面臨多重挑戰。”一位長期關注教培行業的人士分析稱,“首先,當前該公司AI教育業務與傳統業務相比規模尚小;其次,教育AI產品的商業化路徑仍在探索階段,用戶付費習慣有待培養;再者,行業競爭日趨激烈,技術迭代速度加快,持續創新能力的建設至關重要。”
上述人士一并強調稱,雖然資本市場對公司的AI轉型給予了較高期待,但業務實質的轉化仍需經歷從技術研發到商業落地的完整周期,豆神教育能否借力AI實現業務重構,仍需觀察其后續的產品迭代能力、市場拓展成效以及商業化模式的成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