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采暖季,萬家冷暖到心頭。
作為省、市生態環境治理和民生領域的雙重重點工程,邯鄲熱電廠退城進郊項目進展情況備受關注。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推進下,經過項目建設者晝夜奮戰,目前邯鄲熱電廠退城進郊項目及相關配套供熱工程工作進展順利。
從1958年邯鄲熱電廠首期兩臺1.2萬千瓦機組誕生,到如今50.4萬千瓦超臨界大機組落戶東郊,清潔、高效的集中熱源替代落后產能,不僅可以提高供熱保障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優化城市規劃布局,而且對于加快全市轉型升級、穩定全省煤電規模,緩解新能源消納壓力,助力環境質量持續改善具有重要意義。這不僅是量的改變,更是一次歷史性的跨越,是鳳凰涅槃般的新生!
邯鄲熱電廠退城進郊工程施工全景圖。 昝凱文 攝
回首來路 光與火溫暖陪伴
總有一些日子讓人難以忘懷。1958年,邯鄲熱電廠(以下簡稱老廠)建成投產。
總有一些事情令人刻骨銘心。第一代邯電人用一雙雙布滿老繭的大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分兩期建成八臺1.2萬千瓦供熱機組。
64年來,邯鄲熱電廠為無數邯鄲家庭帶來溫暖,源源不斷地輸送著電力,為民生福祉立下了赫赫功勛。它見證著邯鄲的發展,更承載了太多人的歷史和記憶。
截至1985年,一條直徑525毫米的管線向30個用熱單位供熱,供熱面積49萬平方米。
“七五”計劃,老廠新建用熱項目達到70個,三期工程2臺2.5千萬供熱機組于1990年竣工投產。1997年至1999年,老廠建設兩臺20萬千瓦供熱機組,全廠裝機容量達51萬千瓦,凈增工業用汽90噸,可供采暖450萬平方米,取代市區工業及民用小鍋爐45臺,此舉不但明顯改善了大氣污染狀況,還滿足了國民經濟增長對電、熱負荷的需求。
與此同時,我市工農業生產迅速發展,老廠原有供熱能力已不能滿足發展需求。2003年,邯鄲熱電廠和河北邯鄲熱電股份有限公司劃轉移交原中國國電集團公司管理。老廠啟動五期工程,一臺20萬千瓦供熱機組于2006年10月正式移交生產。2008年至2016年,老廠經歷了從深度虧損到逐步減虧,從大幅減虧到扭虧為盈的艱難歷程。2013年全市實施啟動“藍天保衛戰”,三臺22萬千瓦機組環保超低排放改造如期完成,圓滿完成2015至2016年度采暖供熱任務,向1000余萬平方米的住宅提供優質環保高效熱能576.2萬吉焦。
時至今日,老廠依然在為我市能源供給不斷付出。幾代邯電人始終以一顆電力報國的赤子之心輸送光與熱,為全市發展建設、提高居民生活品質作出了巨大貢獻,在邯鄲電力發展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時代呼喚 “等容替代”新跨越
隨著城區框架延伸,老廠所在區域也從城郊邊緣日漸成為城市中心區域,周邊居民小區、學校眾多,盡管老廠先后進行了四期技術改造工程降低污染排放,但粉塵、噪音等污染備受詬病,升級搬遷勢在必行!
民之所愿,政之所向。2015年,市委、市政府規劃采用“先建后關”的方式,啟動邯鄲熱電廠退城進郊工作;2017年,市政府與國電電力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簽署框架協議;2018年,國電電力邯鄲熱電廠東部灰場土地收儲資金全部到位;2019年,東郊一期項目工程建設移交完成,在1358天的工程基建期間,實現安全生產無事故。三年完成一期機組建設,年發電量35億千瓦時,供熱量850萬吉焦。
2020年,邯鄲熱電廠退城進郊二期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核準批復;2021年轉入全面連續施工階段。項目定址肥鄉經濟開發區,占地約355畝,項目總投資26.5億元,這是河北省首個以“等容量”替代方式謀劃推進的大型煤電項目,主要建設1臺35萬千瓦超臨界熱電聯產和1臺15.4萬千瓦民生采暖背壓機組,總裝機50.4萬千瓦,分別配套1臺1172噸/小時超臨界直流煤粉鍋爐和1臺670噸/小時超高壓自然循環煤粉鍋爐,同步建設脫硫、脫硝、高效除塵等環保超低排放裝置。
進入2022年,我市高質量發展快馬加鞭,熱電廠退城進郊項目及相關配套供熱工程建設強勢推進。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市城管執法局局工作專班在堅守安全、環保和質量底線的基礎上,緊盯關鍵環節,加大協調配合力度,每日調度工程建設情況,凝聚強大工作合力,全力推動。“目前,老廠13號機組于2月25日與電網安全解列,正式關停退役,擬拆除設備基本完成拆除;12號機組于9月18日停運;11號機組已于8月25日停運,受國內電力供應形勢影響和響應能源電力保供,目前臨時啟動運行供電。”市城管執法局計劃處處長喬鵬表示,二期項目投產后,將完全替代現有的3臺22萬千瓦老式供熱機組,承擔1618萬平方米的民生供暖任務。
邯鄲新聞傳媒中心記者 張紅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