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強勢、很智慧、很有主見、很有規劃的時候,我們就會把虛弱、笨拙、沒主見、沒目標投射給孩子。“媽媽幫不上你了”之所以難能可貴,是因為它意味著我們與孩子之間的基礎關系是信任。
我有個朋友,有兩個學齡期孩子,但是她身上絲毫沒有被孩子成績綁架的焦慮。她笑著告訴我,她家兩個孩子都被她“整”怕了,學習上的事情不敢再來麻煩母上大人了。
故意當個“靠不住”的媽媽。朋友的大兒子上二年級時,有一次孩子問她:“媽媽,為什么冬天說話時會冒出很多白氣?”她就胡說了一通。后來兒子照這樣解釋給老師聽,老師聽了哈哈大笑說,這是一個簡單的物理現象,是熱氣遇到冷氣的結果。
那天她兒子回來興師問罪,她立馬裝糊涂:“那你說說看為什么?”兒子將老師講的復述了一遍,她立馬說:“兒子,你這么一說,我一下就記住了。”諸如此類的事情,她做了不少。她兒子逐漸明白,學習上的事靠媽媽是不行的,遇到問題要自己想辦法解決。
“我覺得我不是一個好的求助對象,我更愿意和孩子分享我對生活的態度,而不是教他們如何做數學、背英語。”朋友說。作為一名教師,我見過很多很用力的家長,不用力的家長實在稀有。
媽媽的飯香讓我越來越自信。朋友說,其實她母親就是這么對她的。她母親總說:“學習你得靠你自己了,媽媽幫不上你了,但是媽媽相信你都學得會。媽媽會給你做很多好吃的,讓你吃得飽飽的,做題有力氣。”
所以她記憶里滿是媽媽的獨特飯香味,而隨著飯香一起長起來的,是越來越多的自信。
有段時間她其實也有點焦慮,在家長群里感覺很多家長都那么努力,多少會有點自責。但她跟母親說起這個事情,母親淡淡說了一句:“孩子永遠都是有辦法的,從你不信任他那個時候開始,他的辦法就越來越少了。”于是她更堅定了,能云淡風輕地跟孩子說:“學習你要靠自己,媽媽幫不上你了。”
孩子被信任,更容易有信心和勇氣。很多媽媽在孩子學習上,都長期進行著控制與反控制的戰爭,甚至可能引發更為激烈的親子沖突。其實,當我們在孩子面前表現得很強勢、很智慧、很有主見、很有規劃的時候,我們就會把虛弱、笨拙、沒主見、沒目標投射給孩子。這句話反過來也成立,我們需要一個虛弱的孩子,讓我們看上去強勢、有智慧、有主見、有規劃,孩子可能成了我們壓榨、自戀的對象。所以我們真的造就了很多虛弱的、不依靠父母就不行的孩子。
我想起一個笑話,什么人最能安慰班上倒數第二的學生?倒數第一的學生。什么人最能安慰父母內心那個虛弱的小孩?一個更虛弱的孩子。
“媽媽幫不上你了”之所以難能可貴,是因為它意味著我們與孩子之間的基礎關系是信任。而一個獲得信任的孩子,更容易獲得高自尊,更容易積攢信心和勇氣。(劉純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