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日報訊(記者陳發明 通訊員王翔)河北省邯鄲市創新改造機制、管理機制、服務機制,陸續投入資金30多億元,完成了1064個老舊小區改造,小區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得到提升,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邯鄲市提出并實施“9+X”改造內容,既有統一要求,又充分考慮了不同小區的差異化需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能夠保證老舊小區真正改出成效。
“樓新了路也平,車位整齊又好停;健身器材樣數多,大人小孩樂呵呵……”這段順口溜是家住河北邯鄲市滏山花園小區的李學光自編的,他告訴記者,自己編順口溜是來描述小區環境的大變化,稱贊老舊小區改造帶來的新生活。
滏山花園是1998年建成的老小區,居住年頭久了,小區路面坑洼不平,雜草叢生,環境臟亂差。從2018年開始,邯鄲市啟動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滏山花園是其中之一。通過改造,居民的居住條件和生活品質得到提升,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近3年來,邯鄲市創新改造機制、管理機制、服務機制,陸續投入資金30多億元,完成了1064個老舊小區改造。
改什么?居民說了算
老舊小區改不改、怎么改,居民最有發言權。因此,邯鄲市建立基層主體機制,將改造實施主體下放至基層街道,在老舊小區改造的前、中、后三個階段,尊重居民需求,充分體現居民意愿。
邯鄲市規定,對于老舊小區改造,80%以上的小區居民同意方可納入改造,并按80%以上的居民意愿制定具體改造方案;改造過程中,邀請老干部、老黨員、業委會成員及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對施工全過程進行監督;改造后,由街道(鄉鎮)開展居民滿意度調查,80%以上的居民滿意后才能組織竣工驗收。
“小區改什么、如何改、改到什么程度,要通過召開居民代表大會、入戶走訪,充分征求居民意見建議后再制定改造方案。”邯鄲市復興區百家街道黨工委書記孔德峰說。百家街道518社區在改造中通過問卷、座談會、入戶調查等形式征求居民意見建議100多條。
由于518社區老年人居多,上下樓存在諸多不便,許多居民提議加裝電梯,根據群眾意愿,目前已加裝了2部電梯,解決了老年人上下樓難題,第3部電梯也即將啟用。同時,小區還開展了拆除違建、鋪設路面、粉刷樓體、樓頂防水等工作。
“基層街道最了解群眾的所思所盼,最容易動員和組織群眾,最方便解決改造中出現的問題。”邯鄲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副局長李中華表示,將改造實施主體下放至基層街道,實現由上到下轉變,確保了改造的都是群眾最急需、最期盼的項目,從而使老舊小區改造工作更加接地氣、得民心。
怎么改?“面子”“里子”并重
“社區老人的姓名、年齡、基礎疾病等信息都已經保存在數據庫,老人佩戴的終端設備通過與平臺遠程連接,平臺的心電監測模塊能實時監測老人心率、血壓,如果發現心率異常,會第一時間通知到老人的家人。”在邯鄲復興區六二社區北崗院,智慧平臺運營中心負責人向記者介紹平臺智慧醫療的功能。
六二社區黨支部書記楊紅告訴記者:“北崗院70%的居民都是老年人,智慧醫療為老年人筑起了一道安全屏障,受到老年朋友的歡迎。”六二社區建設于上世紀80年代初期,在改造中引入了“互聯網+智慧社區”的理念,由社區與科技公司合作,搭建智慧管理平臺,從小區的安防、消防監控,到智慧醫療、智慧門禁,再到疫情期間的人臉識別、體溫檢測,智慧管理平臺為小區居民的生活提供了更加安全便捷的服務。
邯鄲市將新理念、新技術應用到老舊小區改造中,許多像北崗院這樣的小區經過引入高科技變得“高大上”。
“如果說樓體粉刷、綠化亮化是‘面子’,那改造下水管道、樓頂防水、文化提升、智慧小區打造就是‘里子’。我們堅持‘面子’‘里子’一起抓,做到基礎改造到位、內涵提升到位、精細打造到位。”楊紅說。
老舊小區改造,目的是解決老舊小區建筑物和配套設施破損老化、市政設施不完善、環境臟亂差、管理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但每個小區情況不同,需要改造的內容也不一樣。在充分調研和廣泛征求居民意見的基礎上,邯鄲市提出并實施“9+X”改造內容。其中“9”是指老舊小區普遍需要的拆除違建、樓頂防水更新、內外墻體粉刷、電線整理、下水管道改造、鋪設路面、環境治理、安全改造、文化內涵提升9項改造項目,并將其作為全市統一的“規定動作”;“X”是指不同小區居民的個性化需求。
李中華說,“9+X”改造方案,既有統一要求,又充分考慮了不同小區的差異化需求,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能夠保證老舊小區真正改出成效。
誰來管?“紅色物業”解難題
每到周末,邯鄲市邯山區邯峰小區的中心廣場就熱鬧起來,廣場中央的景觀噴泉吸引了許多居民駐足觀賞,在健身區鍛煉身體的老人,集中精神學輪滑的孩子,坐在綠蔭長廊里捧書閱讀的讀者,都在享受著公共空間帶來的愜意。
小區居民牛尚榮說:“我們小區是20多年前建的,經過這次改造,居住環境有了大變樣,尤其是新成立的‘紅色物業’,讓小區的事有人管了,不用擔心臟亂差現象反彈,心里很踏實。”
牛尚榮所說的“紅色物業”,是邯鄲市在破解老舊小區物業管理難題中探索的以黨建為引領,把黨組織嵌入物業服務機構,實現黨管物業的創新舉措。
“下大力氣對老舊小區實施改造后,如果沒有長期維護和運營管理機制,改造效果將難以保持。”李中華說,有的老舊小區由社區代管,管理專業化水平不夠,服務質量不高。為此,邯鄲市探索推廣“紅色物業”管理模式,推動實現老舊小區物業管理全覆蓋。
李中華介紹,一方面,對沒有物業的小區,由社區黨組織主導建立“紅色物業服務站”,服務站由社區黨員干部或小區樓院黨支部書記負責管理,小區樓長、黨員群眾代表、黨員志愿者等共同參與,同時從本社區招聘物業服務人員,實現企業化運營,提升老舊小區物業服務水平。另一方面,對有物業的小區,通過社區黨組織介入、交叉任職等方式,監督、協助物業公司做好服務工作,提升居民滿意度。
目前,邯鄲全市已有560多個小區推行“紅色物業”管理模式,受益群眾近百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