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元旦剛過,隨著農歷新年的日益臨近,長子縣慈林鎮龍泉村丹恒燈籠制造廠的工人們也進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刻,制燈、裝箱、打包……一箱又一箱的大紅燈籠將從這里出發走進千家萬戶,為祥和的春節增添喜慶色彩。
1月2日,記者在丹恒燈籠制造廠的車間內看到,目之所及,皆是擺放整齊的大紅燈籠,燈籠廠負責人郭旭峰一邊安排工人將剛做好的燈籠打包裝箱,一邊親自上手制作花燈。穿骨架、燙印花、糊燈面、粘金飾……手起手落間,一盞盞紅彤彤的大紅燈籠躍然眼前。“目前,我們燈籠廠已經進入銷售高峰期,日生產燈籠1000余只,除了在縣城周邊零售,主要銷往長治、晉城、鄭州等地批發市場”。郭旭峰說,除了積極拓展銷路,丹恒燈籠制造廠還提供送貨上門、安裝等多樣化服務。
丹恒燈籠制造廠總投資1000萬元,占地4000多平方米,采用“公司+村集體經濟組織+股東合作”運營模式,年利率可達300萬元,在壯大村級集體經濟的同時,帶動了農民穩步增收。“自去年11月投產以來,我們的燈籠生產線已經步入正軌,現在穿骨架、縫紉套和套皮圈三個生產工藝可以在農戶家完成,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賺到錢。”慈林鎮龍泉村黨支部書記李江波自豪地說。
談起創辦燈籠廠的初衷,李江波感慨萬分。自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起,龍泉村便有春節剪窗花、制花燈的舊俗,再加上本地燈籠希缺,全靠從外地進貨,創辦燈籠廠的想法便油然而生。龍泉村黨支部組織人員先后到河北等燈籠制造業發達地區參觀考察,學習技術、積累經驗、拓展銷路。如今,燈籠廠不僅辦起來了,而且越辦越紅火。李江波表示,在手工燈籠發展成熟后,我們計劃生產庭院燈和光伏路燈、工藝美術品及彩燈,不斷延伸產業鏈,爭取將燈籠廠做大做強,把紅燈籠打造成村民的“致富燈”。一盞盞純手工的花燈,不僅飽含著龍泉村村民的手藝與真情,更飽含著他們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道路上,龍泉村走得溫暖而堅實。(陳雨彤 王浩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