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安化工余吾煤業本源公司負責井下各種型號的電纜檢修和修補工作,一段時間以來本源機修廠采用人工搬動的方式檢測電纜,檢測速度較慢,制約了電纜維修率和復用率的提高。為解決這一問題,本源機修廠對電纜維修車間進行了設備升級改造,并專門成立了創新小組。他們追求卓越,勇于攻堅克難,研制成功電纜盤線檢測裝置,應用效果顯著。
電纜盤線檢測裝置由底盤、控制箱、米數傳感器、高度調節器、履帶夾緊傳輸裝置和電纜過橋等部分組成。該裝置的投用,實現了電纜維修車間標準化作業,僅需要2人就可以完成以前7人的工作量,顯著減低了工人勞動強度,而且避免了在工人在操作時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該裝置適用于25平方-120平方的電纜,實現了一機多用。它的機械盤繞可以釋放電纜的應力,減少對電纜的損壞、延長電纜壽命;盤繞時可以測量出電纜的長度,每分鐘盤線檢測7米左右,每小時可裝電纜400多米;在輸送電纜的同時可以發現電纜破口,方便維修。
本源機修廠創新小組的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電纜盤線檢測裝置減少了人工費用投入,改造前每個班需要7人,改造后每班只用2人,每月至少可節約人工成本15000元。他們還將對電纜盤線機進一步優化,在盤線電纜運行的同時,在設備內部添加紅外線探傷儀器檢測功能,檢測電纜內部損壞程度。
“小改小創”是生產一線創新的重要形式,是實現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徑,本源機修廠將持續堅持以“小改小創”破解相關難題,讓“小改小創”匯聚成安全生產的“大能量”。
黃廉清 崔紅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