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在古城煤礦生產調度指揮中心看到,井下掘進工作面的掘進機上安裝著“電子圍欄”,設置了15米的“警告距離”,在掘進過程中,當人員進入這個范圍,電子圍欄警示燈就會閃爍,語音報警器發出報警。同時,設置10米的“危險距離”,當人員進入這個范圍,語音報警器就會發出聲光報警并且設備閉鎖停機。在采煤工作面轉載機至刮板輸送機落煤點也安裝“電子圍欄”,安全距離是5米,開機狀態下,人員一旦進入這個范圍,開采設備就會馬上停機。
“我們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在不同的地點和設備,設置不同的警告距離和危險距離,通過精準人員定位、紅外感應等手段,精確識別作業人員所處位置,實現危險預警。”古城煤礦機電部“電子圍欄”項目負責人任彥芳介紹說,“以前,防止人員進入危險區域,主要是靠人工巡查和設置擋板,在職工安全意識不強或者自覺性差的情況下,容易出現違章行為?,F在安裝上‘電子圍欄’后,能智能預警、實時記錄、現場制止、聯動閉鎖,實現人工與智能雙重安全管控,礦井與人員安全更有保障。”
今年3月以來,為深刻吸取掘進機、采煤機、破碎機傷人事故教訓,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山西局聯合山西省應急管理廳、山西省能源局發布《關于推進全省煤礦井下危險作業區域安設“電子圍欄”的通知》,要求在全省煤礦井下危險作業區域安設“電子圍欄”,強化井下危險區域管理,杜絕同類事故發生。
古城煤礦主動順應發展新形勢,搶抓變革新機遇,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力推進井下危險作業區域“電子圍欄”建設,利用人員安全狀況監控和及時預警的有力手段,有效防范井下設備發生機械傷人事故,為人員安全再上“安全鎖”。目前,古城煤礦所有井下在用掘進機、綜采工作面轉載機、主運輸皮帶機、煤倉上下口、密閉墻區域等區域的53套“電子圍欄”已全部安裝調試完成,并投入使用。
古城煤礦“電子圍欄”系統采用兩種技術手段實時監控防止人員進入危險區域,一種是通過紅外熱像儀感應人體動態移動來實現預警和斷電停機,另一種是通過UWB精準人員定位系統形成第二道防線,利用定位分站監控人員活動范圍,當人員進入預警區域和斷電區域,實現報警或設備停機閉鎖。通過兩種技術手段與井下關鍵區域的場景深度融合,實現了重點環節、重要崗位的智能化監管,讓礦井安全更有保障。
為確保安裝工作順利實施,古城煤礦數智化管理部結合礦井實際情況,明確責任目標,制定統一的“電子圍欄”技術路線,細化井下采煤工作面轉載機、掘進機、帶式輸送機、機尾滾筒、溜煤眼或煤倉上下口、密閉墻等區域,明確各關鍵部位的施工方案及功能要求,確保此項工作快速推進。同時,針對電子圍欄新系統、新設備的使用,制定出電子圍欄系統的概述、基本功能和使用維護及故障排查等應知應會內容,并為每套“電子圍欄”配套管理牌板,確保現場工作人員熟練掌握、會使用、會維護。此外,還為“電子圍欄”配套建設了智能化管控平臺,可以從地面看到井下各地點、場景告警情況,實時關注并快速定位各類場景的告警和閉鎖事件,實現參數設置、告警自動統計等功能,便于設備統一管理及效果評估。
翻開該礦掘進隊、綜采隊的工作日志,可以看到投入“電子圍欄”前后的不安全行為和“三違”人員數據變化十分明顯,應用“電子圍欄”后,整個生產過程安全等級顯著提升。煤礦智能化建設的推進,不僅是對生產方式的革新,更是對安全生產理念的深化。古城煤礦機電部負責人杜軍表示,下一步,該礦將進一步完善關鍵區域的“電子圍欄”系統,確保實現危險區域預警全覆蓋、無盲區,徹底管好風險、消除隱患,夯實礦井安全基礎,為職工生命安全提供更加堅實的保障。
侯佳琳 任彥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