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史習武 通訊員陳建峰
張保華,中共黨員,副主任醫師,本科學歷,大名縣人大代表,華北理工大學校外碩士生導師。現任大名縣中醫醫院黨總支書記、院長。
2011年獲邯鄲市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工作先進個人;2012年獲邯鄲市衛生系統行風建設工作先進個人、大名縣“首批縣管專家”“能工巧匠”“三等功”獎勵;2013年獲大名縣衛生工作先進個人、“三等功”獎勵;2014年獲邯鄲市優秀青年服務之星、大名縣衛生工作先進個人、“三等功”獎勵;2015年獲得大名縣青年“五四”獎章、衛生工作先進個人、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個人;2016年獲得衛生工作先進個人、邯鄲市優秀志愿者稱號;2017年獲全國《中國統一戰線》宣傳工作先進個人、邯鄲市優秀紅十字志愿者、大名縣優秀共產黨員、誠實守信模范;2018年獲邯鄲市首屆醫師節“優秀醫師”;2019年獲河北省千名好支書。
大名縣第十六屆人大代表、第一、二、三批縣管專家;邯鄲市第二屆優秀專業技術人才。
千古名城,衛水之畔,在這方神奇的沃土上,有一所躋身于全國中醫院行列500強的醫院——大名縣中醫醫院。走進這所醫院,建院之初的低矮簡陋、殘破不堪的景象,都已成為過去,取而代之的是高大的門診綜合大樓和住院樓、優雅的環境、整潔的病區。
大名縣中醫醫院創建于1984年,2008年搬遷至城西313省道北側,醫院占地面積60余畝,建筑面積40000余平方米,是一所以中醫為主、中西醫結合的綜合性國家二級甲等中醫醫院。2010年11月,張保華院長臨危受命,帶領全院干部員工披荊斬棘走過艱難的9年,該院在砥礪奮進中留下了閃光的足跡,取得了優異的發展業績,探索出了一條屬于自己的創新發展之路。
創新體制,實現跨越發展
歷盡天華成此景,人間萬事出艱辛。大名縣中醫醫院由于受歷史、管理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發展嚴重滯后,技術力量薄弱,基礎設施落后,醫療環境差,就診病人少,業務收入低,職工收入微薄。2010年11月,醫院新班子上任后,確立了秉承“中醫立院、人才強院、特色興院”,營造一流醫院文化,培養一流人才隊伍,建設一流品牌醫院的科學發展理念。抓改革、強管理、提水平、惠民生,醫院進入發展快車道。2011年摘掉了市級中醫工作“黃牌”警告的帽子;2013年5月順利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院評審驗收;2016年11月通過全省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評審驗收;2017年12月成功創建國家級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摘得中醫藥工作至高榮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一所現代化的醫院,硬件建設顯得尤為重要。近年來,大名縣中醫醫院積極爭取資金,不斷引進新技術,添加新設備。該院先后引進新增GE64排螺旋CT機、磁共振儀、直線加速器、富士電子胃鏡、全自動生化系統等300余件先進醫療設備;門診量由1.5萬人次增加到15萬人次;住院量由3000人次增加到1.5萬人次,患者遍布三省五縣;業務收入由400萬元增長至1.3億元,綜合實力位于邯鄲市縣級中醫醫院前列,目前已躋身全國500強中醫院行列。
是什么催生了大名縣中醫醫院如此大的跨越?走進該院,答案漸漸清晰。大醫惠蒼生,枝葉總關情。有目標,求進取,在發展中不斷思索,在思索中不斷創新,這就是大名縣中醫醫院跨越發展的最佳答案。該院始終堅持中醫辦院方向不動搖,在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大潮中凸顯出不俗的特色與亮點。如今的大名縣中醫醫院,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全國綜合健康扶貧項目示范基地”“國家心腦血管病聯盟成員單位”“國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壓專病醫聯體成員單位”、“河北省中醫藥文化建設示范單位”等等……一項項榮譽稱號不僅帶給大名縣中醫醫院一種榮耀,更重要的是對大名縣中醫醫院的肯定和贊譽。
華北理工大學來院考察交流
錯位發展 搭建十大中心
按照“上下聯合、縱橫協作、錯位發展”的發展思路,張保華院長運籌帷幄,多方聯合、尋求合作,奮力搭建“十大醫療中心”,并在服務民生工作中做好做強做大做出了成績。殘疾人等級評定一站式服務中心,為全縣殘疾人提供等級評定;交通事故傷殘鑒定中心,為三省十縣酒后駕車人員進行了專家數據定位;體檢中心,為全縣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和中小學生進行健康體檢;優撫軍人病區,為全縣優撫軍人進行健康預測和疾病治療服務;法醫鑒定中心,為工傷患者進行輕重傷的等級評定;120急救中心,高質量完成院前急救任務,為全縣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護航;五大康復中心,傳統康復方法與現代康復技術有機結合,不斷促進康復技術在兒童、成人、婦女、心肺臟、老年人等患者群體的救治中發揮了特色優勢。不斷創造生命奇跡。慢病鑒定中心,為全縣慢病患者進行了24000余次報銷結算和審核。卒中中心被列入全省第二批卒中防治中心單位,為卒中患者提供緊急救治服務;胸痛中心,讓全縣胸痛患者接受胸痛救治后轉危為安。
十大中心的成立,“中心”樞紐作用日益突出,已成為展示中醫院對外形象的靚麗窗口。
亮點工作 助推脫貧攻堅
大名縣中醫醫院作為縣政府主導下的公立醫院,始終堅持政府辦院的公益性,在全縣脫貧攻堅工作中,該院本著上為政府分憂,下為貧困戶解難的工作思路,實施了五大惠民措施:一是推出四大亮點工作。“先住院后交錢”“吃中藥全報銷”“送藥到家”“優惠減免”。四大亮點工作既形成了一套可復制、能推廣的經驗做法,又得到省、市級領導認可及醫療同行認同和借鑒,省內多家縣級中醫院多次來院參觀、學習、交流。二是率先推出健康扶貧“第五重保障”。對糖尿病、腎病透析、闌尾炎、疝氣及康復等十大疾病免費住院治療、其它疾病實施住院定額救助、門診治療愛心救助。三是率先實施中醫藥家庭簽約服務。發揮中醫藥貼近百姓的優勢,組織全院400名職工對全縣70歲以上老人、殘疾人、慢性疾病等三類人群實施中醫藥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簽約6000余人次。四是精心組織“一對一”健康扶貧簽約服務。組織全院專家團隊和骨干力量分赴各鄉鎮、貧困村,為貧困戶量身定制個性化中醫藥健康保健方案。五是大力開展貧困村義診活動。該院聯合縣扶貧辦和市縣級駐村工作隊走進全縣脫貧攻堅重點村,先后舉辦義診活動205場,讓群眾切實享受到中醫藥特色服務“簡、便、廉、優”的實惠。
突出特色,贏得諸多殊榮
伏羲九針神農藥,岐黃問對天下傳。華夏文明五千年,中醫藥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中醫能在歷史的長河里經久不衰,甚至發展成為我國的文化瑰寶,并不是“虛有其名”的。大名縣中醫醫院在堅持發揚中醫特色,運用中醫技術治療各種疾病的過程中,積極吸取西醫之長,堅持走中西醫結合道路,積極開展新技術、新業務。在積極探索新技術的同時,經過長期積累,深入研究,發揮中醫優勢,該院把中醫腦病、中醫糖尿病、骨傷、心腦血管病等融入獨特的中醫特色當中。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該院領導班子奮發圖強,帶領全院職工克服重重困難,艱苦創業,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使該院邁入了新一輪發展的春天。
2013年,該院被確立為全國公立醫院改革試點醫院,取消藥品加成,實現藥品零利率銷售,讓利患者640余萬元;2013年5月,河北省中醫醫院等級評審啟動大會在該院召開,會后該院首家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院評審驗收,越入二級甲等中醫院行列;2013年7月,升格為副科級單位;醫院代表縣政府申報“省級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先進縣”和“省級中醫藥工作先進縣”;2016年3月,代表全省256家縣級中醫院在省中醫醫院管理經驗交流會上做典型發言;2016年11月,該院主導完成“河北省中醫藥工作先進縣”創建任務,大名縣成為全市6個中醫藥工作先進縣之一,為邯鄲市爭創中醫藥工作強市起到了添磚加瓦的作用;2016年12月,該院順利通過“省級中醫藥文化建設示范醫院”評審驗收,被省中醫藥管理局評為“河北省中醫藥文化建設示范醫院”(全省僅有13家),揭開了醫院文化建設的新篇章;2017年11月,該院主導創建“國家級中醫藥工作先進縣”,為大名縣中醫藥事業發展奠定了基石。
文化建設 取得顯著成效
文化建設是醫院的靈魂。文化建設與醫院的發展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相互滲透。文化作為一種柔性的生產力,在推動醫院建設和發展過程中的作用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近年來,大名縣中醫醫院堅持文化發展戰略,圍繞文化建設的諸多要素,強化內涵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
杏林春暖,流淌著百草的芬芳;岐黃濟世,閃爍著祥和的光芒。
白衣天使,映襯著和煦的陽光;十字標志,承載著生命的期望。
為了建立先進的醫院文化,大名縣中醫醫院完成了醫院院歌“杏林之光”的創作和傳唱;院徽、標識標牌等整體形象設計;確立了院訓、辦院宗旨、經營理念等一系列醫院文化;出臺規范了醫務人員服務行為和服務語言標準。
該院文化建設通過宣傳畫、自導自演的歌曲、三句半等文藝節目融入到員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員工對醫院文化的認可,讓他們在日常工作中充滿了活力,好像永遠都有使不完的勁兒,這就是醫院文化的魅力所在。
從1984年到2020年,30多年的風雨兼程,大名縣中醫醫院人用勤勉和才智鑄造出現在的燦爛與輝煌;用激情與汗水耕耘出杏林盈香,碩果滿枝。風雨多經人不老,關山初度路猶長。站在新的起點,大名縣中醫醫院人正在院長張保華的帶領下,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奮發的精神、務實的作風、昂揚的斗志,朝著更加宏偉的目標,邁出鏗鏘的步伐,放馬奔馳,放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