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邯鄲訊(邯報融媒體記者 張紅軍)疫情當前,家家戶戶都“宅家”,而在邯鄲市峰峰礦區有這樣一家子,一家三口自春節以來一直奮戰在防控前線……
40歲的修坤峰是邯鄲市第四醫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妻子柴瀟是醫院行政科室人員,母親白清華是醫院內科門診醫生。該醫院是峰峰礦區唯一肺炎疫情定點救治醫院,從大年初一開始,同為黨員的一家三口舍小家為大家,一直堅守在抗“疫”一線。
他們同在一個醫院,卻咫尺天涯。因為忙得根本顧不上孩子,他們只好把兩個孩子交給了年邁的岳母照看。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修坤峰一家的春節計劃,和許多醫護人員一樣,他主動申請取消休假,沖向抗擊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最前線。當夫妻二人將孩子送到老人家的那刻,孩子們懂事地說:“爸爸、媽媽加油,你們是我們心目中的英雄!我們會照顧好自已,等你們平安回家!”岳母含淚叮囑:“你是我兒子,是父親,更是病人的守護者,干你該干的!”
“誰不害怕病疫?但我是一名醫生,更是共產黨員,我只能盡快地調整好狀態,首當其沖要沖上去!”修坤峰做為感染科副主任、醫院業務骨干,義無反顧的加入醫院“新冠肺炎”診療第一梯隊。顧延斌院長統籌安排對他們進行“新冠肺炎”診療及防控流程的多次相關培訓及實戰演練,做到了人人掌握,并嚴格執行防控流程及診療規范。
“疫情形勢比我想象中的嚴峻。”修坤峰告訴記者,1月23日,在感染科主任孫志國帶領下,科室18人全員到崗進入隔離病房,對醫院首例涉武漢發熱患者開展防治工作,并完成了峰峰礦區首例新冠肺炎病例的診斷、治療和轉運任務,打贏了與新冠肺炎的第一場交鋒。
修坤峰(中)和同事合影
在過去的16天里,這些醫護人員未踏出隔離病房半步,不能與親人見面,吃住在科室,與外界隔離,每天排班基本是6小時一輪。在進入病區前,需按三級防護要求,穿好洗手衣、換拖鞋、一次性鞋套、一次性帽子、N95口罩、穿隔離衣、無菌手套、穿防護服和戴護目鏡,每次穿脫都嚴格按照流程進行。在病區內,他們冒著被傳染的風險為待診患者采集咽拭子,給患者查體,隨時關注患者病情變化,制定治療方案,除了給予藥物治療、飲食管理、睡眠管理、并發癥處理等,最重要的就是時刻關注患者的心理狀態。醫護人員每天評估病人情緒、心理狀態,寬慰他們,讓患者慢慢從恐懼中解脫,與醫護人員建立充分信任,遇事能主動溝通。
“全副武裝”的修大夫
“我們接觸的都是待診及確診的新冠肺炎病人,2019-nCoV暫時沒有特效藥,需要依靠病人自身的免疫力來戰勝病毒,醫生做的是要保障病人生命,控制好免疫反應,使其既不滯后也不過激。這次的病毒傳染力強,但致病力不如SARS,免疫系統能挺住,病人基本都能好起來,剩下的就是時間問題。”修坤峰說,診療、日常護理后回到辦公室,大家分組討論病情,開醫囑,寫病程記錄,并挨個給病屬打電話,介紹治療情況。除對患者進行外,他們還要對病房進行消毒、處理醫療垃圾、清理患者排泄物,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填寫各類病情報表。中午匆匆吃個午飯,基本沒時間休息。下夜班后他和同事們會繼續留在科室討論住院和留觀患者的病情,一起學習最新的診療指南,確保患者得到最佳的診治。
這道痕,我們會記得
修坤峰在登記患者病例
“防護服透氣性不好,每天穿幾個小時汗流浹背,汗水把雙手浸漬成了白色;護目鏡上滿是霧氣,近距離看電腦屏幕都費勁;為了節約醫護用品,連續四五個小時不喝水、不上廁所是家常便飯。”修坤峰說:“我們醫生還好一些,護士姐妹們更辛苦,為了節省防護服,她們往往需要6-8個小時持續待在病房。顧延斌等醫院領導非常關照一線醫務人員,多次送來慰問品及生活用品,反復叮囑我們要加強自我防護,給予了關心及鼓舞,讓我們沒有后顧之憂,全身心投入到抗擊疫情的工作中。”
“有時會感到那種身心俱疲的累,但看到患者病情轉輕,聽到他們笑著和家人通電話,疲憊的感覺瞬間就讓你鼓足了干勁。” 修坤峰說,“每天倒休洗漱完,除了和家人互報平安,剩下的就是倒頭就睡。”
就這樣,16個日夜,防護裝備在他們的手腕、臉上、額頭上留下了深深壓痕,他們克服對病魔的恐懼,在不分晝夜地忙碌中度過了人生中最難忘的春節。褪去像宇航員一樣的隔離服,終于可以暢快的呼吸了。2月9日,包括修坤峰在內的峰峰礦區首批進入隔離區域的十八位勇士在圓滿完成了階段工作任務后,神情堅定地走出隔離區,顧延斌帶領院領導班子親自迎接他們,表揚了他們勇于擔當的精神。
母親白清華接診中
妻子柴瀟在進行疫情資料匯總
“所有人在病毒面前都是渺小的,但最后贏的一定是我們。”修坤峰說:“我們已做好打硬仗和持久戰的準備,我們會好好隔離休養,等待繼續戰斗。”而此刻,妻子柴瀟身為職能科室人員仍在忙碌地進行疫情資料匯總;母親白清華還堅守在門診一線,由13名醫護人員組成的第二批團隊在完成無縫交接后,已經在“那邊”緊張工作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