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來,邯鄲市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支持、推進企業復工復產,2月28日,記者走訪了邯鄲富億達紡織有限公司,記錄下生產線上、線下忙碌的場景,生產大批量的訂單出口,迎來其復工復產后的“春天”。
28日上午,記者驅車來到位于曲周縣的已經復工生產的邯鄲市富億達紡織有限公司(下文,簡稱“富億達”),看到門口停靠著兩輛大型集裝箱車,是專門往天津港送貨的,目的地是博鰲亞洲論壇發起國之一——印度尼西亞。、
“吱呀”一聲,公司大門打開,只見一個肩背噴霧器的工作人員迅速圍繞集裝箱車進行全方位消毒,另一個工作人員右手持測溫儀一溜小跑來到車窗下,為司機測量體溫,隨手又把登記薄交給司機進行登記,一招一式,一板一眼都那么認真、負責。據了解他們分別叫石自河、張志軍,是兩名退伍老兵,退休后應聘到富億達做門崗。一位右臂上佩戴的“紅袖標”告訴記者,兩位老兵也是公司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的重要成員,具體負責進入公司車輛和人員登記、消毒、測體溫等工作。“門崗是抓好疫情防控的第一把關人,責任重大,容不得八點含糊。”退伍不褪色的他們仍然以軍人的標準來對待防疫工作。“請大家保持兩米距離,站好隊,逐一接受體溫測量。”每天早上員工上班是他們最忙碌的時候,無論多么忙他們都堅持盡好“第一把關人”的責任。
據了解,富億達復工復產以來,董事長關忠信始終堅持疫情防控和企業生產兩手抓兩不誤。迅速成立了以他本人為組長的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耗資60余萬元購買了消毒劑、防護衣、口罩等防疫物資,并購置松柏、國槐等樹種對企業進行綠化,同時堅持早上、中午一天兩消毒,對機器設備、公司廠房、公司院落等進行不留死角消毒殺菌,讓員工在干凈、舒適、安全的環境里安心工作。他告訴記者,公司的員工有130余名,分別來自曲周鎮、白寨鎮等周邊鄉鎮及村莊。為了確保每一名員工都能按時返崗,公司明確專人擔任“勤務員”,專職為返崗員工服務,幫助他們聯系鄉村辦理返崗證明,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昔日的公司晨會由會議室挪到院內,人與人之間保持兩米距離。總經理、車間主任輪番進行崗前培訓,傳授疫情防控知識、傳達復工復產精神,講解開工注意事項,復工復產以來開晨會6次,培訓員工200余人次。
“人車一視同仁,人機比量齊觀。”讓視疫情如命令,抓防控促生產的富億達紡織公司在安全生產軌道上高質量前行。
院里、車間里整潔有序地堆滿了成卷潔白如棉的布匹。正在通過手機視頻與國際驗貨機構對接的公司員工關旭川告訴記者,以往都是現場驗貨,疫情防控期間改成了網絡抽檢。盡管是網絡抽檢,可一個環節也沒少。一向苛刻的驗貨機構要求嚴格按照重量、長度、刻度規格標準,對每卷400米長的布匹進行抽檢。
不到倆個小時,集裝箱車內整齊劃一地排滿了260卷化纖高仿棉布。這是公司的主打產品,具有吸水、透氣、綿柔等優點,產品質量連續多年雄踞世界前列。在具有60年歷史,層次最高、規模最大、商品種類最全、到會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廣交會上,產自富億達紡織公司的高仿棉每年都會吸引眾多中外客戶的眼球。
董事長關忠信告訴記者,富億達紡織是河北省唯一一家集織布、磨毛、定型、印花、污水治理于一體的用化纖絲生產高仿棉的新型紡織企業。他們公司生產的以化纖高仿棉為代表的富億達系列產品受到印尼、歐洲、非洲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歡迎,尤其是印度尼西亞的“寵兒”,從富億達引進的紡織產品原材料占據整個印尼紡織市場的兩個百分點,富億達紡織產品的引入扭轉了印尼自1999年以來由于受國內政策影響導致紡織生產成本居高不下,以及金融危機引起的主要紡織出口市場萎縮的不利局面,印尼紡織產品迎來了發展的“春天”。以此為原材料生產的服裝、床單、床罩等日常必需品成為百姓的最愛,同時遍銷世界各地,據不完全統計,印尼每50張床單中就有一張為富億達原料所造。
當記者來到富億達公司車間內,地上看不到一個廢線條,一塊廢布條,乃至一滴污漬。富億達令人稱奇的表現是公司堅持十年如一日從細節入手,精細化抓管理的結果。同時記者了解到,富億達與世界500強,全球最大的功能性纖維生產基地和織造企業恒力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公司產品的原材料滌綸工業長絲90%從恒力集團引進,該長絲是恒力集團投資20億元人民幣引進世界先進技術和頂尖生產設備建成的差別化滌綸生產線,產品具有強度高、穩定均勻性好等特點,是中高端紡織客戶的最佳選擇。
記者在一號車間內看到,230臺經過專業人員清洗消毒的噴水織布機煥發出生機,以20臺為一隊,有序排列開來,在燈光的照射下發出嗡嗡的響聲。上軸、送絲、織布、下布,穿梭在機器走廊間的10余名返崗工人熟練地操作著每一道工序,機器以每小時生產2000米布匹的速度飛速地運轉著。正在整理織布機的郭愛巧是南里岳鄉劉大寨村人,已經在這里工作了6個年頭。“很有幸福感,有家一樣的溫馨。”她洋溢在臉上的幸福表情就是最好的印證。
從一號車間生產出的普通滌綸布被運送到二號車間進行磨毛、定型。當記者擔心布匹會不會攜帶病毒時,負責外貿的關旭川把記者引領到了坐落在二號車間的定型機面前,所有從一號車間過來的滌綸布都要在這個“大熔爐”里,在220℃的高溫下進行烘干定型,經過深加工的滌綸布搖身一變成了“百毒不侵”的高仿棉,隨后這些高仿面被打捆包裝,通過中國海關運送到世界各地,服裝、床上用品、生活用品等百姓日常必需品貼上了“富億達”標簽。
據悉,為有序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確保防疫和生產“兩不誤”,曲周縣推進復工審核、手續審批、務工幫辦“三手齊抓”,堅決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在確保防控工作落實的情況下,一個個復工企業紛紛加足馬力,有序生產、投入運營,生產線上有忙碌的身影和信心、希望,迎來復工復產后的春天。截至目前,該縣60余家規上企業陸續開工,全縣生產生活秩序逐步恢復正常。
邯報融媒體記者 李治勇/文 通訊員 韓富強/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