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邯鄲市曲周縣大河道鄉的一大塊麥田里,自走式噴藥機正在麥田里來回穿梭,植保無人機在麥田上方盤旋……原來,這是大河道供銷社在對麥田進行統一的除草作業。
“我把自己家的20畝地都托管給了供銷社。地里的活全交給供銷社來做,自己身體不好,終于從繁重的勞動中得到了解脫。”大河道鄉前河道村村民王合臣告訴記者。
據悉,土地托管就是通過村委會協調,將農民的小塊地整合成大方地。由農民選擇進行“保姆式”全托管服務或“菜單式”半托管服務模式,支付給大河道供銷社一定的托管費用,由其對農田進行統一的管理。供銷社規模化作業省時省力,統購統銷,去掉了中間環節,避免了中間商壓價收購,節約了農資成本。同時,也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增加了利潤;村委會將村集體土地托管給供銷社,實現了村集體經濟的增收;農戶將土地托管給供銷社,依舊擁有土地的經營權,卻不再受人力、農忙或身體因素等束縛,可以放心休息或外出打工,解決了后顧之憂。實現了農戶、村集體、供銷社“三贏”。
王合臣向記者算了一筆賬:“小麥畝產1000斤,每斤1.2元就是1200元。玉米每畝產1200斤,每斤0.9元就是1080元,兩季作物可以收入2280元,減去800元的托管費還有1480元。兒子在北京以前每季作物期間最低需要回來3次,兩季下來就是6次,一趟來回車票需要240元合計光火車票就要1440元,這還不帶請假扣除的工資,十分不劃算。”
“農民把自己經營的土地交給我們,由我們進行專業化、標準化管理。統一耕種,統一施肥,統一防治,統一收獲,將農民從繁重的農事環節中解放出來,并實現農業的高效高產,讓農民不種地也有收益。”曲周縣大河道鄉供銷社主任李慶功告訴記者。
土地托管為農業實現機械化、專業化、標準化生產,高質量發展搭建了平臺。根據服務對象的不同需求,選擇不同的托管服務模式。農民根據自身需求自愿選擇,選一項服務,交一項費用。讓農民不用干“農事”,真正當上“甩手掌柜”。
截至目前,該縣已在大河道鄉、河南疃鎮、安寨鎮和曲周鎮發展托管土地7萬多畝,年增收2200余萬元。
邯報融媒體記者 謝偉娜 通訊員 王天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