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和煦,萬物勃發。邯鄲市搶抓造林有限時機,圍繞荒山生態修復、邯西生態示范區建設、村莊綠化、廊道綠化、河渠綠化、環城林建設、經濟林建設、國有林場綠化八大造林工程,全面促進全市森林資源穩步增長、生態環境明顯改善。3月27日、28日,邯鄲市舉行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暨全市造林綠化觀摩活動。
觀摩團先后到峰峰礦區、磁縣、涉縣、武安市、復興區、永年區、叢臺區觀摩了荒山綠化、大戶造林、生態片區建設等。面對一條條郁郁蔥蔥的綠色廊道,一座座披上綠裝的荒山,一片片勃勃生機的生態林……觀摩人員一路觀賞,一路品評。
荒山披綠展新顏
常雪平 攝
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盤旋而上,滿山遍野的魚鱗坑以強大的視覺沖擊力讓人精神振奮。“規模這么大,壯觀!這都是正兒八經干出來的,佩服!”“三十年后,這將是一片綠色寶藏,會把西部山區點綴得更加美麗。”觀摩人員熱烈地討論著。
其中,磁縣五里河至南峧村道路兩側荒山綠化令人印象深刻。該路段地處太行山石灰巖區,裸巖率高,立地條件差,荒山荒地較多。磁縣因地制宜,根據不同立地條件,宜喬則喬、宜灌則灌,種植了側柏、油松、山桃、山杏、黃櫨、連翹等,綠化荒山的同時,著眼經濟效益,提高了農戶收入。
作為全市唯一全山區縣,涉縣對荒山綠化有著豐富的經驗。今年,涉縣再次高站位謀劃,高起點出發。在129師荒山綠化中,大密度栽植紅葉黃櫨,追求“秋天紅葉滿山”的效果,營造一二九師將士浴血太行、“戰火烽林”景觀。
大戶造林添新綠
“這里栽植了白皮松、海棠、紅楓、法桐等苗木20萬株。”在峰峰礦區義井鎮正源農業生態園,工作人員介紹,作為峰峰礦區新引進的造林大戶,正源綠化不僅助推了峰峰綠色經濟發展,也為周邊村鎮提供了500余個就業崗位。在“政府+企業+社會”共同投資的多元化綠化模式下,峰峰礦區實現社會造林面積達5萬余畝。
武安市充分發揮民間資本優勢,積極引導造林大戶承包荒山、經營山場。如,智壽源林木有限公司和普陽鋼鐵有限公司流轉陽邑鎮荒山綠化開發生態旅游及林產品加工。目前,智壽源園區已累計投資3.6億元,綠化荒山3.5萬畝。普陽鋼鐵累計投資1.5億元,完成綠化5000余畝。
永年區也積極動員有實力的永洋公司、青青集團等大企業投身西部山區綠化,大力實施道路兩側山體綠化、礦山植被恢復修復等綠化工程,重點對佛山、朱山、紅山、九龍山等進行植綠增綠。
生態片區繪新篇
復興區以省園博園、康湖生態文明示范區、沁河郊野公園為重點,全面提升邯西生態區景觀綠化水平,著力打造城市“后花園”。其中,西湖園博園以“重林繁花迎復興,青茵芳草潤邯鄲”為主題,包含森林、花海、濕地水生植物等多種形式,以鄉土植物為主,凸顯邯鄲地域特色。沁河二期綠化以沁河生態修復為基礎堅持保護原生環境面貌,梳理水系、貫通綠道、提升景觀,打造古樸野趣的自然郊野風光。
叢臺區以“兩山一水萬畝林,一湖兩河全域景”為工作思路,全面加快推進綠化工作。“兩山”即紫山、大磨山。紫山經過幾年持續修復和景觀打造,已由過去的荒山廢山變成綠水青山,完成綠化面積6500多畝,植樹80萬余株,森林覆蓋率由原來的16%提升到93%,初步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常青、錯落有致、色彩多變的生態效果。不久,大磨山經過生態修復也將成為叢臺西部又一文化旅游新名片。
又是一年春光好,造林綠化正當時。途中,不時看到,人們手握鐵锨、肩扛樹苗,或在丘陵平原上挖坑、埋土、澆水,或在高山陡崖背土、壘石、種樹,一片片熱火朝天景象。據了解,2020年,邯鄲市計劃完成營造林任務91萬畝,其中造林任務66萬畝,森林撫育25萬畝。截至目前,全市完成營造林面積41.4萬畝,其中造林27萬畝,森林撫育14.4萬畝。
一路上,觀摩人員邊看邊思考邊討論,在觀賞中拓寬視野,在交流中啟發思路,增強了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和造林綠化工作的信心。大家相信,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持續深入開展“綠美邯鄲”攻堅行動,持續穩步推進造林綠化,定能把天藍、地綠、水凈的美麗家園建設得更好。
邯報融媒體記者 常雪平/文 鞏玉強/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