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供水“血脈”的守護者
——記邯鄲市自來水公司管網搶修
一線尖兵劉榮博
通訊員高濤
水是生命之源,是城市的血脈。城市的高效運轉,百姓的日常生活都離不開水。如果說,城市供水管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命線”,那么,管網搶修工則是保障千家萬戶用水安全的“守護神”。
劉榮博,就是管網搶修集體中的一員,剛過而立之年的他,已是搶修戰線的一名“老兵”,從事管網搶修十年來,身上當兵的那股子干練勁兒一點兒也沒有減少。雖說看上去內斂靦腆,不善言辭,但確是管網搶修的一名行家好手。
踏實認真,各項工作推進有力
劉榮博同志所在的高開區搶修班,是邯鄲市自來水公司管網維修管理處17個班組之一,該班組僅有三名成員,卻承擔著東環路以東整個開發區和冀南新區馬頭工業園200多公里管網以及1500余個閘門、消防栓、排氣閥等供水設施的維護保養任務。
“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管轄區片太大,人手不夠,但這不能成為干不好工作的理由。”他講到。對于日常的巡查維護工作,他嚴格按照公司“被動搶修”向“主動巡查”轉變的工作思路,對負責區域實行網格化管理,將全年供水設施維護保養任務細分到季度、月份,加大管網、消防栓、閘門等設施的“體檢”頻次,確保城市“血管”暢通無阻。
倉庫是搶修人員存放搶修工具、設備和物資的場所,雖說是個不起眼、看不著的地方,劉榮博卻堅持著當兵時養成的好習慣,邊是邊、角是角,每次搶修完畢總是把工具放回原處,整整齊齊,井然有序。“倉庫就像自己的家,勤收拾、勤歸置點,看著干凈利索,心里也舒服。”他所負責的倉庫已是管網處的典型,成為各班組爭相參觀的“景點”。
分區計量是公司今年兩項重點工作之一,全年11處流量計施工任務,在劉榮博所在的區域就有邯臨路、人民東路、雪馳路、聯紡東路等4處安裝點。為確保流量計順利加裝,他對預留位置進行實驗性停水,逐一檢測閘門密閉性,及時對邯臨路一處DN800關閉不嚴閘門進行更換。制定合理停送水方案,確保流量計安裝迅速的同時減少停水面積,最大程度減少對周邊用戶影響。除此之外,他還積極做好開發區企業周邊供水閘門、管線的巡檢維護,為園區漢光耗材、晨光集團、五得利面粉等企業順利通水提供了支持。
臨危不亂,“啃下”一個個硬骨頭
管網搶修現場情況復雜多變,如何迅速做出判斷,科學制定搶修方案,高效完成搶修任務考驗著工作人員的能力水平。劉榮博同志自2011年參加工作以來,在實踐中學習,在工作中成長,多年的實戰讓他積累了豐富經驗,能夠從容不迫面對各種突發情況。一次高開區物流公司附近的管道搶修,管道埋深達3米多。面對現場松軟土質層,如果強行開挖,在沒有任何支護的情況下,隨著深度的增加側壁流沙將會隨時坍塌。“不行,這樣下去太危險了,勢必會給搶修人員和施工安全帶來隱患。”作為施工安全員的他,果斷阻止開挖,及時向領導匯報情況,緊急調配槽鋼作為開挖支護。生怕發生一丁點意外,他全程堅守在搶修現場,緊盯土質變化,及時調整支護位置,搶修任務完成了,一天一夜沒合眼的他這才睡了一個安穩覺。
陵東街7號院冬季一次地表井跑水,趕到現場已是深夜12點。小區居民早已進入夢鄉,樓上一戶人家不時傳來新生兒的啼哭聲。面對如何排除井內積水,他犯起了難,用泵抽水噪音太大,肯定會影響大家休息。但是如果換成人工用桶提水會好長時間,再說又是深夜,溫度過低工人們能頂得住么。“還是得用桶,來吧,咱們大家一起提水。”思來想去他下了決定。他和大家一桶一桶提,僅清理井內積水就用了一個多小時。雖是寒冬深夜,大家的后背卻濕透了。隨機應變,處事不慌,他先后高質量參與完成了東興大街與惠澤路口、東環路與富強路口、冀南水廠出廠管、馬頭電廠等多次搶修任務。
勤奮好學,鍛造成搶修一線的“尖兵”
管網維護搶修技術要求高,專業性強。劉榮博自參加工作以來注重專業知識學習,工作之余通過視頻課件、專業書籍、網絡論壇等方式及時了解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的應用,日常工作中主動向經驗豐富的老師傅請教,細心琢磨不同管材、設備及方法的適用條件。“干我們這行,天天在現場,每次搶修情況都不一樣,現在的技術、工藝發展也快,不學習真跟不上。”他一邊做著學習筆記一邊說。通過不斷努力,他已經能熟練掌握液壓鋸、手輪鋸、動力站、發電機、電焊機、水泵等各類專業工具。作為安全員,他認真學習國家安全法律法規和公司安全生產相關規定,認真落實安全文明施工“6+2個100%”要求。全面的技術,過硬的素養,豐富的經驗使他成為管網維護戰線上的一名尖兵,在公司近幾年各類技術比武中總是名列前茅。
供水管網安全運行,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他深知肩上的擔子分量。這就是劉榮博,一位默默無聞扎根供水管網搶修一線,用心守護城市生命線,用青春踐行黨員初心和使命的好黨員、好青年。春去秋來、寒來暑往,他將一如既往地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心體檢每一處“血管”,精心組織每一次搶修,繼續當好百姓安全用水的“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