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新聞網晉城訊(李金莎 馮甘林)九蓮燈、跑旱船、騎竹馬、踩高蹺、扛樁……在高平市三甲鎮北莊村,社火文化源遠流長,至今仍保留著傳統的表演方式。社火文化在新時代下如何傳承與創新,北莊村給出新的探索。北莊村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修繕傳統古院落,深挖民俗文化資源,將社火文化元素巧妙植入到明清古院落中,進一步豐富了鄉村文化內涵,并成立了民俗文化公司和樂團,讓和美鄉村因民俗文化而出彩,因文化產業而興旺。
盛夏時節,走進北莊村,青石街巷、青磚灰瓦、木門磚雕,一座座明清古院錯落有致,盡顯古韻之美。作為北莊村民俗文化傳承人的郭孝勇,他向我們介紹說:“村里共有二十四座古院落,在學習‘千萬工程’經驗中,我們村對古院落進行了修繕,一部分用做展廳,一部分開辦民宿,一部分做非遺文化傳承制作,這樣傳統的古院落既得到了保護,也得到了活化利用。”來到藏在古院落中的社火展館。一進館內,濃郁的傳統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琳瑯滿目的社火文化元素讓人眼前一亮。樣式繁多、制作精美的彩燈或掛在屋梁下,或擺放在屋內,讓古樸典雅的老房屋充滿了靈氣。舞龍舞獅、九蓮燈、跑旱船、騎竹馬等社火表演用的服飾和道具,活靈活現,一一進行了展示。為了讓社火文化活起來、火起來,北莊村還將社火文化與鄉村旅游有機融合,推出了一系列社火表演的IP形象,讓社火文化生動化、卡通化,激發人們對社火文化的了解與熱愛。展館講解員孫江茹談到社火文化,她滔滔不絕,“社火傳自上古,來自民間,扎根于生產生活,深受老百姓的歡迎,同時也是寶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北莊村不斷傳承社火文化,留下了濃烈的鄉愁記憶。元宵節前后,我們村都會上演一系列耍樂故事,通過社火表演來祈福來年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國泰民安。”
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要進行具象化的展示,更需要產業的帶動與發展。作為鄉村文化能人的郭孝勇,早些年在村上成立了流連非遺民俗文化有限公司和民俗八音會樂團,吸引了更多年輕人加入到了社火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來。多年來,從彩燈制作、社火服裝道具制作再到社火表演,郭孝勇帶動了周邊數百名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公司現有擅長花燈制作、剪紙、木雕、繪畫等老藝人30多名,培養組建的上黨鼓書、八音會、舞獅、旱船等民俗團隊成員有400多名。近日,民俗八音會樂團赴京參加第三屆“敦煌杯”中國民族室內樂重奏比賽華彩集錦暨第五屆“北京國樂節”開幕式音樂會,還榮獲了金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