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愛培學子,術業育良才;灑下園丁千滴汗,澆得解放碩果濃;你們不是詩人,卻用踏實的腳步,書寫了解放教育壯麗的詩行;你們不一定是天才,卻讓無數天才在你的搖籃中成長!”這是對聊城第七中學教師們的寫照,日前,記者走進該校,近距離地了解他們。
一生奉獻 深深七中情
在聊城七中這方教育沃土上,有這樣一批人,他們從這里走出去,多年后又走回來。走出去時還是學生,歸來已是教師。宋懷斌老師便是其中一員。還是少年的他在聊城七中完成了高中學業,大學畢業后于1989年回到母校工作,至今已三十余載。
三尺講臺揮灑了半生的汗水,也孕育了無數桃李。教學上,作為山東省優秀教師和山東省優秀教研員的宋老師為聊城第七中學語文學科的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他帶頭上好示范課,經常召集本學科組老師進行研討。他幾十年來對語文課改的研究,在創新教師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等方面,都起到了有力的推動作用。
重返課堂 不變七中魂
九月份的聊城七中重載新的希望,也迎來了部分教師重返課堂,他們帶著滿腔熱情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再次投身教育事業。
“有些忐忑,更多的是要盡全力把孩子們教好,不能讓大家失望!”這是謝培海老師在上課前說的話。看似平實的話語卻道出了老教師的一份決心和承諾。青年教師顏廷婷在跟班上課后由衷地感嘆:“沒有想到謝老師的課堂如此生動,板書系統整潔,一目了然。這是我們年輕老師需要好好學習的。”
盡心盡力、全力以赴。這就是聊城七中教師奮斗的動力和信念。上好每一堂課、備好每一堂課、研討好每一課。
常駐一線 唱贊七中樂
在七中,上課時分在教室外走走,你會發現不少年長的教師正在慷慨激昂地講課。他們用鏗鏘有力的聲音、從容不迫的教態,演繹出“眼中有光,心中有愛”的教師風采。
“我既是一名教師,也是學校教務部門管理者,但是我更喜歡教師這個身份,因為我能和學生在一起相互交流、共同學習,三尺講臺才是我的主陣地。”這是七中50多歲的教務處主任姜華民的心聲。像姜老師這樣一直奮斗在教育一線的教師數不勝數,他們用生動的語言帶孩子們體驗課堂的樂趣;用扎實的教學功底為青年教師們樹立典范;用豐富的教學經驗展示出了精彩紛呈的高效課堂,成為七中課堂中的一道風景線。
名師輩出 共筑七中夢
在老教師的帶領下,聊城七中通過結對幫扶、課堂大賽等活動,評選出一批又一批優秀教師。近幾年來,該校教師在全市優質課、教學能手評選中成績穩居第一。學校教師隊伍實現了老中青的最佳結合:老教師熟悉教學內容,深諳教育教學規律;中年教師已積累較豐富的教學教育經驗,與老教師一起發揮示范作用,是教師隊伍中的骨干力量;青年教師精力充沛、勤奮好學,富有朝氣,為學校的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支持。
每一次澆灌都是一次歷練,是一次挑戰。“面對每一次挑戰,七中人必定心懷夢想,有為夢想‘拼搏到無能為力,堅持到感動自己’的信念,有為夢想‘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的信心,共同鑄造七中夢。”該校校長許宗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