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的冠縣大地,林茂果豐。在清泉街道,通過村黨支部領辦種植合作社,260畝閑置土地變身酥梨園,實現了村集體和村民共贏。
“單純靠種自家那點地,想要富起來太難了。”東三里莊網格黨支部書記張炳法介紹,東三里莊有村民1600名,人均耕地不足2分,土地閑置不少。與其緊挨的三里韓村、吳家村也是這種情況。
2021年,冠縣開始大力推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要求村莊因地制宜發展產業。此時,山東農業大學陳學森教授團隊在冠縣歷經十余年精心研究培育的山農酥梨也取得成功。3個村黨支部一拍即合,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把3個村緊挨的260畝閑置土地盤活,發展酥梨種植。
林果生長周期長、前期投入大,發展酥梨種植難度可想而知。果不其然,在清場之初便遭遇“攔路虎”——部分村民不同意流轉土地。清泉街道黨工委副書記李棟介紹:“我們反復斟酌,拿出了合理方案,前5年按每畝800元價格承租,5年后再根據市場行情進行調整,并承諾梨樹最終歸村民所有,以后征遷,梨樹的補償金也是村民的。”
完成清場等工作后,村集體拿出50萬元,用于修路、架電、建水網等基礎設施建設,與入股村民分別簽訂5年合同,約定梨苗錢由入股村民先支付。有了收益,首先把村民購買梨苗的錢返還,然后再按投資比例分成。
“桃三杏四梨五年。酥梨后年才能掛果,目前收入主要靠林間栽種的蜜薯。”張成旺此前一直在建筑工地打工,村里有了合作社后,他第一時間入股。“梨樹從栽種到銷售,全程都有專家指導,只要好好干,收益肯定比打工強。”張成旺信心滿滿地說。
“清泉街道距離縣城近,發展鄉村游區位優勢明顯。”清泉街道黨工委書記高秀龍介紹,該街道將積極借鑒成功經驗,把酥梨園打造成集觀光采摘、親子農趣、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體驗園,進一步提高知名度,帶動鄉村游,持續壯大集體經濟,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
中 原 新 聞 網 聊城熱線:17703810156 商務合作:18631013758 投稿郵箱:78059584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