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丨王杰仁 見習生丨 汗青
出品丨鰲頭財經(theSankei)
3年前專利訴訟的“回旋鏢”,當下"飛"了回來,準確無誤地插在了蘋果公司身上。
近日,蘋果公司發布聲明,宣布官網從12月21日起、實體門市從12月24日起,將在美國先后停售Apple Watch Series 9和Ultra 2,已經銷售的Watch 9和Ultra 2不受影響,未搭載血氧功能的SE也將持續販售。
主動停售源于蘋果卷入了專利風波,蘋果智能手表的銷量或將受到影響。
血氧專利導致的禁售風波
蘋果的決定與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在今年10月份的裁定有關。今年10月26日,ITC裁定蘋果侵害了醫療設備廠商Masimo的專利權,必須停止銷售。但根據美國的相關規定,白宮有60天的時間決定是否駁回ITC的禁令。
12月25日,便是最后的期限,盡管審議結果不明朗,但蘋果仍決定針對一旦裁定成立的狀況,先采取預備行動。
Masimo與蘋果的專利糾紛,要追溯到2020年,甚至更早的時候。鰲頭財經了解到,Masimo是一家全球性醫療技術公司,主要從事病人監護產品的開發、制作和銷售,該公司發明的Masimo信號提取技術可通過運動和低灌注脈搏血氧儀提供了測量功能,突破了傳統脈搏血氧儀的主要限制。
Masimo與蘋果公司的淵源不算淺,2012年,Masimo開發了一款可以跟蘋果手機直連的血氧儀產品。2013年,蘋果公司聯系Masimo,要求會面以尋求潛在的合作。根據Masimo在訴訟狀中的說法,蘋果曾表示,“希望更多地了解Masimo的技術,以便將該技術整合到蘋果產品中”。
在2020年以前,這兩家公司之間的關系并沒有到劍拔弩張的地步,盡管蘋果在2014年挖走了Masimo的首席醫療官和首席技術官。
2020年,蘋果旗下首款支持血氧測量功能的Apple Watch Series 6發布后,Masimo起訴蘋果公司,稱其10項專利被侵犯,還提出蘋果涉嫌通過雇傭關鍵人員竊取商業機密。
2021年,Masimo再次向ITC提起訴訟,并指出蘋果此前發布的Apple Watch Series 6也應該被禁售。
面對Masimo的指控,蘋果選擇了反訴,指控Masimo公司W1系列智能手表侵犯其多項專利,Masimo則表示蘋果的反訴“是報復性的,絕望的嘗試”。
當地時間12月20日,ITC駁回蘋果關于暫緩執行即將實施的Apple Watch進口禁令的請求。蘋果于10月30日提出上訴,旨在阻止進口禁令在上訴期間生效。ITC已下令蘋果公司停止進口侵犯醫療設備公司Masimo專利的Apple Watch血氧傳感器設備。
除了反訴之外,蘋果也在其他方面爭取解除禁售。彭博社消息顯示,蘋果工程師正在急速修改檢測用戶血氧水平的算法,希望能夠改變Apple Watch測定氧飽和度并呈現數據給用戶的方式。
今年10月30日,蘋果向ITC提出了上訴,旨在阻止進口禁令在上訴期間生效,但最新的消息則顯示,ITC駁回了蘋果關于暫緩執行即將實施的Apple Watch進口禁令的請求。
和解或是最終結果
蘋果主動停售的聲明發布后,其股價微跌1.07%,但在實際上,禁售對于蘋果的影響并沒有那么大。
“主動停售意味著蘋果已經充分評估了接下來將面對的局面并做好了準備。”長期觀察美國市場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蘋果歷史上曾多次涉及專利訴訟,最后大多以專利費或和解的形式解決,回到此次糾紛,Masimo所要求的禁售也只是企業博弈的手段,最終雙方通過和解并重新銷售的可能性較大。”
另有消費電子分析人士向鰲頭財經表示,美國本土Apple Watch銷量約占全球市場的三到四成,本次禁售的兩款產品今年的銷售占比也只有三成,如此算下來本次禁售對于Apple Watch銷量的影響低于10%,“銷量上會有少許影響,但對于其財報的影響并不大”。該分析人士表示。
蘋果財報顯示,截至2023財年第三季度,包括Apple Watch和AirPods在內的可穿戴設備、家居和配件銷售額為93.22億美元,同比下降3.4%,營收占第三季度總營收的10.4%。
對于蘋果這樣一家全球性的企業而言,此次專利糾紛導致的禁售只是其眾多市場危機的一件,就在本月,蘋果公司表示同意支付2500萬美元和解金,以了結有關“家人共享”功能的集體訴訟。這起集體訴訟最早追溯到2019年,原告認為蘋果公司虛假陳述了“家人共享”中分享訂閱應用程序的能力。
同樣是在本月,蘋果正提議開放ApplePay使用的iPhoneNFC系統,以應對歐盟委員會對蘋果ApplePay潛在的反壟斷行為的調查,消除監管機構的擔憂。去年,歐盟委員會曾指控蘋果限制競爭對手使用其NFC系統,使競爭對手難以在蘋果設備上開發相關服務。
回到中國市場,蘋果的供應商似乎并沒有在此次風波中受到影響。天眼查顯示,目前國內Apple Watch的主要供應企業包括立訊精密、富士康、領益智造等。鰲頭財經梳理發現,禁售風波對蘋果中國供應商的股價并未造成較大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