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東昌府區用累累碩果交出一份高質量發展的答卷——今年前三季度,該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4.4億元,約占全市的五分之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總產值134.5億元、利潤同比增長19.8%,居全市第一;主營業務收入1億元以上的企業25家,3億元以上的企業10家,8家企業實繳稅金過千萬元。
“量”的背后是“質”的蛻變。東昌府區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高質量發展為根本要求,狠抓優質項目建設,助推實現新舊動能轉換,呈現出大項目頂天立地、中小項目鋪天蓋地的良好態勢。2019年,該區歷史上首次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連續2年入選“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連續3年入選“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項目為王”打造強力引擎
項目建設是地方經濟建設的一個縮影,也是決定未來產業、引領經濟發展的“風向標”。今年,東昌府區確定重點推進項目160個,其中實施類90個、準備類70個,包括2個省級重點項目和16個市級重點項目。90個實施類項目總投資384億元,年度計劃投資144億元。截至10月底,90個實施類項目全部開工,開工率100%;完成投資122.32億元,占年度計劃的84.5%,為助推高質量發展蓄積了新動能。
圍繞“項目為王”理念,東昌府區出臺了《關于建立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協調推進體系的工作方案》,引導全區干部把精力和心思集中到項目建設上。成立了中鴻東昌府智造產業基金和中化環保產業基金兩支基金,有效解決了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針對重點項目在落地難、建設慢方面需要解決的難題,推行“四評議四監督”和“五個一”工作機制。對重大項目實行“手續代辦”,一對一成立工作專班,從項目注冊、立項到竣工投產全程靠上提供“保姆式”“貼身化”服務,幫助企業跑手續。對符合土地規劃、入駐工業園區的工業項目,推行“拿地即開工”審批,企業取得土地證即可開工建設。
年產10萬臺清潔能源空氣源熱泵供暖制冷設備項目、順達產業科技園項目和交通智能多元化應用項目,總投資9.7億元,一度因土地指標未能開工建設。針對此情況,區長每月一次總調度,分管區長每周一次分領域調度,就項目用地指標落實進行集中研究,并積極與上級有關部門協調,最終爭取到近200畝項目用地,目前三個項目均順利開工。
產業鏈條串起百億產業
“目前,焊裝車間和總裝車間正在設備安裝、調試階段,我們引進了荷蘭企業完整制造技術和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生產線,將極大提高生產效率。”12月9日,在中通新能源汽車升級改造項目現場,項目負責人劉純領告訴記者,中通新能源汽車升級改造項目總投資28.5億元,明年5月項目全部竣工達產后,可形成年產新能源中型車2萬輛、輕型車5萬輛、房車3000輛、車橋10萬根的能力。
“產業項目的培育和全產業鏈的構建,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東昌府區發改局局長程書利介紹,新能源汽車是東昌府區著力打造的兩大百億產業之一,以中通輕客、中通新能源汽車為龍頭,做好建鏈、延鏈、補鏈文章,重點支持發展上下游企業,打造了完整的產業鏈條。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擁有規模以上企業 (下轉A8版)
(上接A1版)14家,鏈條涵蓋新能源客車、汽車空調、車橋、盤式制動器、座椅、整車控制器等產品的研發和生產,產業總產值達37億元,年上繳稅金約3.6億元。
通過積極努力,東昌府區規劃和建設了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好項目、大項目。目前,該區正在謀劃建設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產業園,新能源汽車小鎮已被國家發改委批復。同時,加快建設金帝高端裝備關鍵零部件提質升級項目、力得年產100萬套氣壓盤式制動器和鋁合金輪轂項目,逐漸完善軸承保持器、制動器、鋁輪轂、萬向節等汽車配件產業鏈條,適時引進整車制造,打造百億汽車零部件制造產業集群。
園區匯聚優質項目集群
12月10日,在聊城機電產業園內施工現場,只見塔吊高聳、機器轟鳴,工人師傅們冒著嚴寒,各司其職、相互協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施工。“我們的空氣源熱泵項目,已擁有4大系列40多個型號的產品。今年引進的泰一鋰電池項目,現已達到日產20萬支鋰電池能力。目前兩個項目產品供不應求,為擴大產能啟動了二期建設。”項目負責人劉瑩介紹。
聊城機電產業園是東昌府區園區產業項目集聚的生動縮影。為增強新舊動能轉換統籌力,東昌府區在加快產業集聚、打造企業發展平臺上發力,實施了“三園提升”工程,打造高端裝備產業高地。該區按照“工業入園、產業集中、要素集聚”的思路,打造“軸承、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智能制造”等特色產業群,引進了一批具備國內外領先技術、實力雄厚的大項目,拉粗增長產業鏈條,培植產業集群,三大工業集群快速壯大。以嘉明智能制造產業園為例,該園區依托山東黑鯊智能科技氫燃料無人機等雙招雙引項目,實現智能制造產業集群化發展。目前,園區已注冊登記的企業190余家,完成投資42億元,行業涵蓋物流、食品加工、化工、醫藥、紡織、機械、電子為主體產業。
為了推動相關產業集群發展,東昌府區相繼謀劃建設了中科創業園、魯西國際小微企業創業園、聊城設計創意產業園、國際醫療設備智能制造產業園等多個平臺項目,利用集聚發展規模效應,不斷優化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化廠房,大力發展樓宇經濟、總部經濟,為優質項目聚集打下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