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葉晨雯通訊員陳懷珍
在前羅棚戶區項目施工現場,噴淋設備正在自動運行。
今年,山東省住建廳委托第三方專業機構,對全省住建系統貫徹落實國家和省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部署情況進行了暗訪評價。近日,山東省住建廳官方網站公布了建設揚塵治理情況評價表,聊城排名位居全省第二位。
在揚塵治理工作中,我市采取了什么樣的工作舉措,開展了哪些亮點工作?對此,記者進行了深入采訪。
監管智慧化
“我們在工地大門口設置了洗車棚,并設置了360度高清攝像頭。攝像頭和區政府聯網,工作人員能實時在線監管工地揚塵情況。”12月23日,在前羅棚戶區項目建設現場,聊建一公司安全總監王宗麗介紹說。
記者采訪時,一名值班人員正對洗車機沖洗不到位的地方進行二次沖洗,確保進出場車輛沖洗徹底。
在付莊棚戶區項目建設現場,施工大門處設置了空氣監測系統,系統與“智慧東昌”平臺連接,實時監測施工現場的空氣質量。通過攝像頭,工作人員一旦發現任何需要整改的問題,會第一時間聯系施工單位。我市在各個工地安裝揚塵在線監測系統,對施工現場揚塵狀況進行全天候跟蹤監控,更加精準地監控施工現場的環境質量,推進“智慧防塵”建設。
聊城國際金融中心項目建設工地的入口處設有揚塵防治公示牌,公示牌對揚塵防治工作做了明確說明,上面有負責施工車輛進出沖洗人員的姓名。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保存有記錄每項防塵工作的詳細臺賬,監控記錄至少保留三個月的時間。該項目部按照揚塵治理專項方案組織施工,與作業班主簽
治理精細化
“內部沿施工道路、作業區域設置的圍擋(墻)不低于2米,噴淋設備安裝高度不高于圍擋頂面0.3米,每3米安裝一個噴頭……”12月20日,王宗麗一邊對照揚塵治理的措施要求,一邊講解施工現場的“設置”。我市對建筑工程項目實行揚塵治理網格化管理,提升揚塵治理的精細化水平,要求全市各級統一標準,建立全市建筑工地臺賬并動態更新。
在東昌府區檔案館施工現場,張掛在內圍擋上的公示牌格外引人注目。“比如訂揚塵治理目標責任書,將揚塵治理的具體工作落實到施工操作中。
在建筑施工揚塵治理“六個百分之百”的基礎上,我市全面實行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十項措施”。“十項措施”從工地場界圍擋(墻)、現場道路硬化、施工濕法作業、出入車輛沖洗、裸土覆蓋等十個方面提出了標準化的防治規范,并在各縣市區完成三至五處示范工地,由點及面,全面提升建筑施工揚塵治理水平。
12月7日24時,空氣質量檢測為橙色預警,重污染大氣應急響應公示牌上就會公示出來,公示牌上還注明了橙色預警下應采取的揚塵控制措施。”聊建第四建設有限公司副經理田廣軍介紹,公示牌旁還張貼有二維碼,通過掃碼,可以從手機上瀏覽揚塵治理工作的相關內容。我市規定,建筑工程施工前,施工單位應在工地車輛進出口顯著位置設置施工現場揚塵治理監督牌和張貼有揚塵防治承諾書、揚塵治理責任書的公示牌,督促參建各方落實主體責任,提升揚塵治理的精細化管理水平。
記者感言
臟亂差是建筑工地在人們心中的傳統印象,但如今,建筑工地的模樣有了較大改觀。先進設備的應用固然給工地注入了“智慧”能量,但這種改變更源于人們思想的解放。
今年,全市上下高度重視環保工作,充分認識到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在實際工作中不斷創新舉措,全面提升環境治理水平。思想解放帶來了行動上的變革。我們看到,一些新措施被推出,一些新標準被施行,一批新亮點涌現出來。
工作走向深入,措施需要更加精準。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需要持續解放思想,突出問題導向,更加注重精準施策,在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走出高質量發展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