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窮怕了,現在真是幸福多了,日子越過越好,有了奔頭。好政策讓我脫了貧,這一切都要感謝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12月26日一大早,陽谷縣阿城鎮呂場村64歲的村民李希金,就一頭扎進自家的蔬菜大棚里忙碌起來。
說起李希金家的過去,呂場村村民無不同情動容。早些年,李希金一家人靠著務農和打零工,雖然辛苦,但生活還算殷實。6年前,李希金的兒子不幸去世,家里失去一根頂梁柱,加之老伴患冠心病多年,干不了體力活,所有的擔子都落在李希金一人身上,日子過得捉襟見肘。
“孫子正在上小學,需要人照顧,我年紀又大了,出去打工沒人用。”李希金說,盡管有勤勞致富的愿望,但一沒錢、二沒技術,擺脫貧困對他來講,成了一種奢望。
2016年,精準扶貧的春風吹遍大地。當年,在村民代表大會的評議下,李希金家被評為了建檔立卡貧困戶。鎮村扶貧干部多次上門幫他出謀劃策,讓他看到了脫貧致富的希望。經過一番思考,李希金決定建個大棚種蔬菜。
路子有了,沒有資金怎么辦?李希金積極爭取,村“兩委”幫助申請,終于落實了5萬元的金融扶貧貸款作為啟動資金。
2017年7月,在自家地里建起了占地1畝多的蔬菜大拱棚。李希金靠著自己勤勞的雙手,創造美好的生活,不僅如期還清了貸款,去年還新建了一座占地4畝的蔬菜大棚,脫貧致富的腳步越邁越扎實。“貧困戶可不是什么光榮稱號,現在政策這么好,總不能坐享其成等著別人給,還是自己勞動得來的更踏實、更長久。”李希金說。
“蔬菜產業是阿城鎮的農業主導產業,鎮上還建有陽谷最大的蔬菜批發市場,資金、技術和銷路上都能保障。像老李這樣勤勞能干的貧困戶,脫貧自然不成問題。”呂場村黨支部書記楊文慶表示。
如今,李希金逢人就夸黨的扶貧政策好,金融助力、產業發展等,各種政策都幫到了老百姓的難處痛處,給了貧困戶希望。“今后一定要繼續好好干,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李希金臉上溢滿笑容,對未來充滿了信心與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