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的成色如何,脫貧攻堅實效是重要的檢驗標準。
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之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我們要盡銳出戰、善作善成,以脫貧攻堅的實干實效,提升全面小康成色,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字里行間,透著濃濃的為民情懷、時代強音。省“兩會”上,脫貧問題成為聊城代表團代表關注的焦點,大家紛紛建言獻策、直抒己見。
陽谷縣是全省20個扶貧工作重點縣之一,目前還有脫貧繼續享受政策貧困人口8831戶、19104人。省人大代表、陽谷縣委書記陳波介紹,為深入推進脫貧攻堅,陽谷縣積極探索創新,建立村級扶貧專職干部隊伍、實行長期服藥人群補貼制度、整合涉農資金引導社會資本等做法得到省扶貧辦的高度認可,在本月初召開的全省脫貧攻堅工作會議上作了典型發言。他說,下一步,全縣將把脫貧攻堅重點放在發展項目、激發內生動力、構建長效機制上,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是重中之重。“目前,全縣45個重點貧困村全部退出,國家系統內已脫貧享受政策貧困人口5619戶、10089人,基本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省人大代表、東阿縣縣長馬廣朋說,東阿縣將聚焦徹底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深入開展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危房改造、飲水安全等行動,健全完善以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制度為主體,以社會幫扶、社工助力為輔助的綜合保障體系,確保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同時,為提高貧困群眾可持續增收能力,高唐縣扎實推進產業扶貧工作,2019年投入專項資金2752萬元,新建產業扶貧項目12個。省人大代表、高唐縣縣長劉奎忠說,今年,高唐縣將探索建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機制,完善防止返貧和新致貧的長效機制,規范扶貧項目管理運營,確保脫貧攻堅全面達標,全面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
“聚焦老弱病殘等特殊困難群體”“加強對孤兒、殘疾人、空巢老人、留守兒童的關懷幫扶”……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對加強困難群體幫扶著墨頗多,這讓省人大代表、市殘聯副理事長杭千芳十分激動。“貧困殘疾人是貧困群體中的特困人群,重殘家庭是脫貧攻堅中最難啃的‘硬骨頭’。”她建議,采取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政府購買服務的形式,建立一批專業性強、運行規范、具有示范效應和輻射帶動作用的殘疾人托養服務機構。根據“就近就地,方便群眾”原則,依托縣和鄉級敬老院、衛生院,或者村(居)衛生室、閑置房等現有場地進行改建、擴建,對貧困重度殘疾人進行集中托養照料服務,護工優先從入托重度殘疾人家屬中選聘,讓重殘家庭既增收又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