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8月29日,孫希貴通過中國紅十字會總會,向汶川捐款1萬元。3月3日,廣平鄉政府工作人員到孫希貴大娘(右一)家中了解捐贈情況?!跷?圖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薛蓓蓓通訊員魏晨陽
3月3日上午,開發區廣平鄉小袁莊村村委會來了一位大娘,大娘向屋里探了探頭,慢步走進村委會里,手里握著一沓現金。“原來,她是想給武漢捐款,但是不知道怎么捐,所以來村委會問問。”在村值班的包村干部趙丙海說。
“國家有難、八方支援,我也想出一份力。”大娘戴著口罩,白了一大半的頭發被扎成一個馬尾。大娘名叫孫希貴,今年64歲,是小袁莊村村民,她了解到武漢疫情形勢仍然嚴峻,瞞著老伴想把自己攢下的5000元錢捐出去。
“這是我父親留下來的錢。”談起這筆錢,孫希貴的眼睛有些紅,眼角泛著淚光。孫大娘說,她的父親孫吉廷當年是遠近聞名的能工巧匠,雖然沒什么文化,但是擅長維修各類機械,人稱“孫百能”。她的父親前些年去世,留下一筆補助,共12000元。由于兄弟姐妹不在身邊,這筆錢的處置讓孫希貴犯了難。
村里的干部告訴記者,這不是孫希貴第一次“慷慨解囊”了。2008年,孫希貴就用父親留下的這筆錢向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了1萬元,用于汶川地震后的重建工作。這對一位普通的農民來說,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我就是想讓我父親的這筆錢發揮點作用,作為一名中國人,能做一點是一點。”
這次孫希貴想向武漢捐5000元,她告訴記者,這筆錢包括上次捐贈剩下的2000元和自己60歲以后領的養老金。“政府對我們這么好,我一直想著把這些錢回饋出去。”孫希貴堅定地說。
“大娘平常省吃儉用,可節省了。”了解孫希貴生活情況的小袁莊村村干部袁恒博說,孫希貴家里并不富裕,她老伴平時種地。孫希貴心臟不好,腰也不好,在家里做鞋墊補貼家用。村干部和包村干部給孫希貴做工作,勸回了這筆捐款,接受了她這份心意,并告訴她全村的黨員和企業負責人正在積極捐款,一定能把她的心意帶到需要的地方。
雖然這筆捐款被勸回了,厚厚的一沓現金被放回了孫希貴衣服的口袋里,但是這份沉甸甸的愛心溫暖了在場的每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