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加強環境衛生整治,避免細菌病毒滋生,高唐縣三十里鋪鎮通過科普知識宣講、村莊清潔整治、重點場所消毒、美麗家園創建四個方面,廣泛宣傳和發動群眾,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百日會戰”。
閑置坑變致富塘
身穿皮衣皮褲,全副武裝的挖藕人將半個身子浸在水中,一邊踩著淤泥,一邊彎著腰在水中摸索著,不一會兒,一枝完整的蓮藕就“浮出”了水面。這樣的場景,成為了囤莊村一抹別樣的風景。但誰也不曾想到,如今蓮藕滿塘的地方曾是垃圾漫溢的舊坑塘。
坑塘位于進村公路的西側,臨近村口,不少村民都借著便利,出村時將自家垃圾丟在坑塘里。久而久之,坑塘變成了村里的垃圾場。囤莊村黨支部書記楊善虎一直把這件事放在心上,尋著機會讓這個地方舊貌換新顏。村莊清潔整治行動開展以后,楊善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坑塘,發展“坑塘經濟”,促進集體增收,也為村莊換上一件新衣裳。
“兩畝地的坑塘,一畝能產4000多公斤蓮藕,一年收成一次,一次收益達四五萬元錢。”楊善虎說,村子里還種了1000棵國槐、紅冠、紅楓,樹木長成時,即是村莊綠、村民富、民心美的好時節。
氣質小院亮堂房
紅磚房,白漆墻,麥秸垛整齊地堆放在一旁,綠油油的兩壟蒜苗生機昂揚,小院里的每個角落都干凈明朗。走進囤莊村貧困戶劉慶芝的農家小院,讓人眼前一亮。
“快進屋里坐,我都倒上水了!”看到自己的幫扶干部曹一鵬和村里的扶貧專干張愛英進了院子,今年82歲的劉慶芝招呼到。劉慶芝老人10年來一直一個人生活,老伴去世后,閨女不常回家,村里的幫扶干部成了她最親的人。
“小曹不僅帶俺看好了腰病,還一周來兩次,每次進門就拿起掃帚幫俺打掃衛生。疫情期間,愛英不僅來幫俺消毒,還幫俺忙前忙后地買菜買藥……”說起扶貧干部,老人總有說不完的話。現在國家政策對農村補貼力度很大,劉慶芝一年能拿到高齡補貼、計生獎扶、低保、養老金等各項補助近7000元,于2017年底順利脫貧。
村里的幫扶不缺位,劉慶芝的心里每天都熱乎乎的。雖然身有殘疾,但每天一早,她都會把鍋碗瓢盆擺放整齊,床褥收拾干凈,房屋簡陋,但窗明幾凈。“之前感覺都快過不下去了,現在還愿意再多活兩年!”老人笑著說。
優良家風永傳揚
“我們在過年,他們卻在闖關……”工整的字跡旁,書寫者用彩色畫筆,流暢地勾勒出“逆行者”匆忙的步伐,俏皮的褲子,各式各樣的鞋子,她童真的眼神中透露著一絲堅定。近日,三十里鋪鎮廣泛倡議開展“小手拉大手,傳揚好家風,建設美麗家園”活動,鎮中心小學六年級的學生楊晟涵,按照學校雅行教育要求,幫助父母打掃完家里的衛生后,在整潔的書桌前,“打卡”寫下了當日的雅行少年成長日記。“雅行教育內容主題廣泛,主要是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道德情趣等。”中心小學教師洪廣智說。
抗“疫”不落一人。疫情期間,通過父母的言傳身教,孩子們爭做力所能及的小事,成為了戰“疫”部隊的一員。“這次抗疫之戰,我們不但要阻擊疫情,打贏個人衛生習慣‘持久戰’,更要用我們的實際行動教育好后代子孫,讓愛國情懷和優良家風永久傳承。”三十里鋪鎮黨委書記張立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