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小雨后的空氣更加清新。在高唐縣人和街道十里園村,貧困戶洪玉山、姚官海等十余人正戴著口罩給坑塘中一片新栽植的楊樹苗澆水、涂白,忙得不亦樂乎,爽朗的笑聲此起彼伏。
結合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十里園村收回坑塘、廢棄宅基地、路邊及邊角旮旯等集體土地40余畝。如何利用好這些土地,實現效益最大化?十里園村貧困戶較多,經過村“兩委”商議,并征求村民代表的意見,村里決定把這些土地用于扶貧事業。人和街道扶貧辦得知這件事后,及時和村里取得了聯系,建議村里種植扶貧樹,不但收益高,還基本不用管理,省時省力。
方案制訂后,人和街道利用扶貧資金6000余元,為十里園村購進了1000余棵速生楊樹苗,并雇傭機械挖好了樹坑。消息傳開,村里的貧困戶十余人手拿工具趕來,義務出工。“5年后,這些樹預計能收益9萬元,極大地鼓舞了貧困戶的干勁。”人和街道扶貧辦主任陳紅霞告訴記者。
“綠色扶貧”是人和街道對扶貧方式的新探索,目的是增加扶貧產業的造血功能,增強貧困戶的脫貧后勁,目前全縣其他鎮(街)還沒有這種模式。去年人和街道投資2萬元在相莊村也種植了50畝扶貧林,種植速生榆樹2000多棵,5年成材后預計可獲得收益15萬元。
據人和街道黨工委副書記任欽龍介紹,扶貧樹由貧困戶負責日常澆水、剪枝等管理,成材后收益全部用于扶貧事業,可有效解決貧困群眾增收致富過程中缺資金、無技術、少帶動的問題。“綠色扶貧是一種產業幫扶,在提高貧困戶收入的同時,使村莊更加整潔,環境更加優美,一舉多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