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東昌府區道口鋪街道任堤口村扶貧大棚里的西紅柿迎來了盛果期,個個長足了分量,紅色的果實擠滿了藤蔓。
“姐妹們,現在仍然處于疫情防控期,咱們坐的距離要保持2米開外,摘下來的果子5斤裝袋,6袋裝箱。今天,三里鋪小區要3箱、和諧家園A區2箱、中央帝景3箱……”3月8日一大早,任堤口村婦聯主席王愛平戴著口罩,與其他3位婦女一起,緊張地分裝采摘好的西紅柿,中午11:30前,這些分裝好的西紅柿就能“快遞”到聊城市各個小區的訂戶手中。
受疫情影響,不少地方進行了交通管制,任堤口村扶貧大棚收獲的西紅柿無法及時投向市場。該村黨支部書記李志彬通過朋友介紹,與馬達響家庭優質食品分享平臺建立了合作關系,采取線上加配送的方式,讓疫情期間“無接觸式賣菜”成為現實,該平臺每天可銷售西紅柿6000斤,占全村西紅柿產量的85%。
道口鋪街道辦事處副主任苗廣杰介紹,該街道的2個扶貧產業基地共有蔬菜大棚25個,現在大棚里的西紅柿、茄子、西葫陸續上市。面對這一情況,街道扶貧辦和村干部一起想辦法,通過網上銷售、共享菜園等方式,拓寬銷售門路,疫情不僅沒有限制大棚蔬菜的銷路,反而拓寬了銷售渠道,豐富了經營模式。
“共享菜園是我們村的新舉措。”王莊村村委會主任王友河介紹,疫情防控期間集市關閉,村民們不得隨意出村,村民吃菜遇到了難題。為此,村里建了共享菜園微信群,需求者可以在微信群里聯系對接,也可由村干部代購。對于這一平臺,村民參與率很高,每天銷售近2000公斤蔬菜,不少村莊都推廣了這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