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莘縣徐莊鎮(zhèn)紙坊村一派忙碌景象:年輕力壯的村民們戴著口罩正在修村里的下水道,他們有的和水泥、鋪磚,有的操作各類機械;年齡較大的村民在村口值守;各家各戶的婦女則在家清掃庭院……
“自己的家園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辦”,這是紙坊村的“獨特做法”。自2012年開始,紙坊村就有勞力義務出工的習慣,凡是村中有需要勞力出工的重大事項,村民都踴躍報名。
村民養(yǎng)成這種自覺的習慣和“當家人”的工作作風有很大關系。村黨支部書記蔚關彥自正月初二上午接到鎮(zhèn)政府下達的疫情防控通知,已連續(xù)工作了40天,雖然辛苦,卻沒有絲毫怨言。
近日,紙坊村啟動了農(nóng)村人居環(huán)境整治行動。“我們目前正在主干道旁鋪設下水管道,設置觀察井,再有兩天就可以完工。接下來開始村莊綠化和改造村內(nèi)小綠地。紙坊村村內(nèi)的土地將全部硬化或綠化。”蔚關彥介紹,村里的義務出工傳統(tǒng)不僅為提升村容村貌解決了勞動力問題,還讓全村人感受到了村集體大家庭的溫暖。
該村的中心街原來只有兩人寬,如今寬闊到可以通行汽車。村民捐出了栽樹所用土地,產(chǎn)生了0.2公頃集體土地,正準備建文化場地。家家戶戶還捐出門前的石磙,準備建設獨具特色的鄉(xiāng)村記憶廣場。蔚關彥介紹:“遇到問題,村民都為集體著想,絕大部分村民都認為村集體就是大家共同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