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0.4公頃林地算下來平均每年可收入6000元,驗收后每公頃還能得到3000元的補助。與之前種糧食作物相比,收入翻了一番呢!”3月13日,茌平區賈寨鎮東邢村村民邢善雪高興地說。
由于地處黃河故道,東邢村耕地以沙土地為主,糧食作物產量不高。近年來,村里越來越多的青壯勞力選擇外出打工,留守村中的大都是老年人,村民依靠種糧食實現增收更加困難。2015年前后,在林業部門的引導下,東邢村開始嘗試發展經濟林。“以速生楊為例,樹苗成活3年后基本上就不再需要管 十分節省勞動力,而且效益還非常不錯”東邢村東邢村黨支部書記邢本杰介紹說,速生楊6年成材 平均0..067067公頃楊公頃楊樹林一年收入1000多元。
為了切實引導轄區林業生產,茌平區委、區政府出臺補貼政策,規定用材防護林成方連片達6.67公頃以上,每公頃補貼3000元。“我們村現在總共是50公頃楊樹林,按照政策可以得到15萬元的補貼。”邢本杰說,有了補貼政策,村民植樹造林的積極性大幅提高。
不僅如此,賈寨鎮政府還聘請林木專家組成技術指導團,定期上門對村民進行技術指導,解決村民在種植林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手把手指導村民做好施肥、病蟲害防治、日常管理等工作。
如今,東邢村除了大面積種植速生楊之外,還新栽植了海棠700株、白蠟300株、石楠500株,全村綠化覆蓋率達到70%。
東邢村發展林業經濟的做法產生了帶動效應。臨近的紙坊頭村僅兩年時間就新增造林33.34公頃。今年春季,賈寨鎮17個村的村民已投入60余萬元,栽植苗木14萬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