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了,通了,都趕緊回地里澆水去吧!”3月20日,迎著仍有余威的烈日,高新區韓集鄉沙楊村村民楊傳廣站在水渠旁喊道。看著干凈暢通的溝渠,村民們紛紛拿起手中的工具,笑呵呵地離開了。
但就在兩天前,大家還沒有這么樂觀。原來沙楊村臨近東環路涵洞,每到春灌時節,村民都要望著大河嘆氣。因為輸水溝渠歷經寒冬后雜草叢生、淤泥堆積,即便上游開閘放水,磅礴有力的水流到沙楊村也變成了“潺潺小溪”。又到一年春灌時,村黨支部書記楊玉偉坐不住了,3月16日晚上,經過幾番焦灼的思考后,他打開大喇叭喊道:“父老鄉親們,又該澆地了,咱東邊的溝里因為淤泥和雜草過不來水,明天下午我準備去挖挖溝,有愿意跟我一起干的,兩點集合。記得穿上靴子,帶上鐵鍬和鐮刀。”
當時,楊玉偉其實心里沒底,不知道第二天會有多少村民肯出工。但是當3月17日下午他來到水渠邊時,早有二十余人等在那里。楊玉偉百感交集,對大家說:“咱村里的情況大家都了解,集體收入不多,趁著疫情防控時期大家都在家,一起出把力,就不用花錢雇挖掘機了,沒想到大家這么支持工作……”村民楊傳廣說:“咱又不是沒力氣,在家待的時間長了,來干點活兒,順便鍛煉鍛煉,沒壞處。”
話不多說,村民按照三米一個人的間距往西排開,迎著午后太陽,大家開始了緊張的忙碌。他們分工合作,鏟淤泥、割雜草、砍樹枝……不到四十分鐘,原本雜草叢生的溝渠開始變得清朗、暢通。“雖然這次主要鼓勵年輕人參加,但是村里72歲的老黨員楊玉留也堅持參與,還有十幾位巾幗志愿者……大家貢獻力量、義務勞動,才能清理好這條溝渠,為全村900多畝地贏得了生機。”楊玉偉感激地說。